君今此去何当还
出处:《瓦屋山歌》
明 · 王鏊
瓦屋山,瓦屋山,乃在邛崃九折平羌间。
上有搀天壁立之孤峰,下有奔流赴壑之惊湍。
神光夜现普贤相,紫气昼满玄元关。
娑罗花开锦绣斑,蒙芽紫竹长琅玕。
谁云风俗混髳蛮,世途险巇乃独安。
武陵桃源在人间,丹厓万丈谁能攀。
君今此去何当还。
长洲父老翘首日西望,愿君少住慰我吴下之羁鳏。
上有搀天壁立之孤峰,下有奔流赴壑之惊湍。
神光夜现普贤相,紫气昼满玄元关。
娑罗花开锦绣斑,蒙芽紫竹长琅玕。
谁云风俗混髳蛮,世途险巇乃独安。
武陵桃源在人间,丹厓万丈谁能攀。
君今此去何当还。
长洲父老翘首日西望,愿君少住慰我吴下之羁鳏。
鉴赏
这首《瓦屋山歌》由明代诗人王鏊所作,描绘了瓦屋山的壮丽景色与神秘氛围。诗中以瓦屋山为中心,展开了一幅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画卷。
首先,诗人以“瓦屋山,瓦屋山”开篇,点明主题,随后描述了瓦屋山的位置,位于邛崃与九折平羌之间,暗示其地理位置的独特与重要。接着,通过“搀天壁立之孤峰”和“奔流赴壑之惊湍”,生动地展现了山的高峻与水的湍急,营造出一种雄伟壮观的自然景象。
进一步,诗人提到夜晚的神光与白天的紫气,象征着瓦屋山的神秘与神圣,普贤菩萨的相与玄元关的紫气,增添了山的灵性与宗教色彩。同时,“娑罗花开锦绣斑,蒙芽紫竹长琅玕”则描绘了山中植物的美丽与生机,展现出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
“谁云风俗混髳蛮,世途险巇乃独安”一句,表达了对瓦屋山独特文化的赞美,以及对这里生活安宁的肯定,与外界的纷扰形成对比,突显出瓦屋山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武陵桃源在人间,丹厓万丈谁能攀”将瓦屋山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相提并论,进一步强调了其理想化的生活环境与精神寄托。而“君今此去何当还”则表达了对友人或访客的留恋与期待,希望他们能再次归来,共同享受这片净土的美好。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瓦屋山的自然景观,也融入了对当地文化的赞美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