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舜韶舞百兽,事可观于书全文

舜韶舞百兽,事可观于书

宋 · 刘敞
知音古亦少,况乃今人乎。
至和动殊类,此则今世无。
舜韶舞百兽,事可观于书
但非耳目接,便自疑其虚。
谁谓今之人,反不如兽欤。
大音盖希声,聋俗或万殊。
中孚有不化,嗟嗟乎豚鱼。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刘敞所作,名为《和永叔夜坐鼓琴二首(其二)》。诗中探讨了知音难遇的主题,并以音乐与自然、人类行为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当今社会道德与理解力的反思。

首句“知音古亦少,况乃今人乎”开篇即点明知音稀少这一主题,接着“至和动殊类,此则今世无”进一步阐述,认为和谐与不同事物之间的互动在当今社会已难以寻觅。接下来,“舜韶舞百兽,事可观于书”通过引用古代传说中的故事,即舜帝用音乐感化百兽,来强调音乐与和谐的力量。然而,“但非耳目接,便自疑其虚”指出,由于缺乏直接体验,人们往往怀疑这些故事的真实性。

随后,“谁谓今之人,反不如兽欤”提出疑问,质疑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是否连动物都不如,暗示了当前社会道德与理解力的缺失。最后,“大音盖希声,聋俗或万殊”表达了对真正伟大音乐(象征着高尚思想与深刻情感)的渴望,同时也讽刺了世俗的无知与多样。而“中孚有不化,嗟嗟乎豚鱼”则以豚鱼比喻,强调即使是最简单的生命体,也能够感知到真正的和谐与美好,而人类却难以做到这一点。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代与现代,音乐与自然,以及人类自身的行为与能力,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于知音难遇、道德滑坡以及人类自我认知的忧虑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