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未成双鬓秃,百年能几半生贫
出处:《又次韵司空彦修送行》
宋 · 李若水
仆夫已饭车已巾,再拜别君愁始新。
一事未成双鬓秃,百年能几半生贫。
云山不断骎骎暮,花柳无边在在春。
它日还家稍安稳,杖藜相过莫嫌频。
一事未成双鬓秃,百年能几半生贫。
云山不断骎骎暮,花柳无边在在春。
它日还家稍安稳,杖藜相过莫嫌频。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仆夫:驾车的仆人。巾:擦拭。
再拜:再次拜别。
愁始新:愁绪开始。
一事:一件大事。
双鬓秃:双鬓斑白。
百年:一生。
半生贫:大半生贫困。
云山不断:云山连绵不断。
骎骎暮:天色渐晚。
花柳无边:花柳如海。
在在春:处处春意。
它日:将来有一天。
稍安稳:稍微安定。
杖藜:拄着藜杖。
相过:来访。
嫌频:嫌烦。
翻译
驾车的仆人已经吃过饭,车子也擦拭干净,我再次拜别你,愁绪才刚刚开始。一件大事尚未完成,我的双鬓已斑白,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贫困中度过。
云山连绵,天色渐晚,花柳如海,春意盎然。
将来回家时生活稍微安定,希望你能不嫌频繁地拄着藜杖来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之妹李若水所作,名为《又次韵司空彦修送行》。诗中表现了对离别之痛和对未来不确定的忧虑。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颇有李清照词风的影子。
"仆夫已饭车已巾,再拜别君愁始新。" 这两句表达了离别时刻的忧伤和不舍,饭后车准备好离去之际,再次拜别亲友,愁绪万千,而这种愁绪似乎与日光一样,永无止境。
"一事未成双鬓秃,百年能几半生贫。" 这两句则抒发了对人生无常和个人理想难以实现的哀叹。一件事情尚未完成,头顶却已星星白发,百年的人生又怎能免俗世的困顿,半生过得贫穷潦倒。
"云山不断骎骎暮,花柳无边在在春。" 这两句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象和季节更迭的无常。云层连绵不绝,如同暮色一般渐浓;而花柳则是春天永恒的主题,无始无终。
"它日还家稍安稳,杖藜相过莫嫌频。"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未来平静生活的期望和对友人频繁往来的不嫌烦琐。它日指的是将来某一天,当重返故土之时,希望能有片刻安稳;而杖藜即是老人手中的拐杖,相过则是朋友之间的互访,这里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往事的怀念。
这首诗通过对离别、人生无常、自然景象以及平静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深沉的情感世界。语言朴素而不失情致,意境丰富而又不乏细腻,是一篇可圈可点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