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熟雉兔饱,风高榆柳摧
出处:《秋怀次韵晁应之三首 其三》
宋 · 张耒
清秋万里兴,力疾上层台。
岁熟雉兔饱,风高榆柳摧。
晚篁元自绿,幽菊为谁开。
寂寞无人问,乡书久不来。
岁熟雉兔饱,风高榆柳摧。
晚篁元自绿,幽菊为谁开。
寂寞无人问,乡书久不来。
注释
清秋:秋季的清晨。兴:兴致。
力疾:尽力快速。
层台:高层的平台。
岁熟:年成丰收。
雉兔:野鸡和兔子。
摧:摧残,凋零。
晚篁:傍晚的新竹。
幽菊:幽静的菊花。
为谁开:为谁而开放。
寂寞:孤独寂寞。
无人问:无人过问。
乡书:家书。
翻译
在清冷的秋天里,我满怀兴致地登上了高台。年景丰收,野鸡兔子都吃得饱饱的,秋风吹过,榆树柳枝显得更加凋零。
傍晚的新竹自然呈现出翠绿,幽静的菊花却不知为谁开放。
我身处孤寂之中,无人询问,家乡的书信也很久没有来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耒的作品,名为《秋怀次韵晁应之三首(其三)》。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在秋天登上高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万里景色,但同时也感到了一种孤独与寂寞。诗中“清秋万里兴”表现了诗人对壮丽秋景的赞美之情;“力疾上层台”则显示出诗人想要更好地欣赏这份美景的迫切心情。
“岁熟雉兔饱,风高榆柳摧”一句,通过对农作物成熟和野兽肥壮的描写,以及秋风吹过树木的声音,营造出一个丰收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这里的“摧”字用得甚妙,既形容了榆柳在秋风中的摇曳,也暗示了一种自然界中生生不息却也充满哀伤的感觉。
诗人的孤独感在后两句逐渐显现,“晚篁元自绿,幽菊为谁开”表达了诗人对未被发现之美的感慨,这里的“幽菊”象征着隐秘而不为人知的美好。最后,“寂寞无人问,乡书久不来”则直接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期待,他渴望得到亲人的消息,但这些消息却久久未到。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在美丽自然面前的孤独感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