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钺曾登大将坛,九边重借惠文冠
出处:《奉送大司马王公还河东为李临淮作》
明 · 黎民表
受钺曾登大将坛,九边重借惠文冠。
受降城向山阴筑,岘首碑从上谷看。
步履暂违天北极,山川不改晋王官。
凤麟已在云罗外,应笑南征老据鞍。
受降城向山阴筑,岘首碑从上谷看。
步履暂违天北极,山川不改晋王官。
凤麟已在云罗外,应笑南征老据鞍。
鉴赏
这首明代黎民表的诗《奉送大司马王公还河东为李临淮作(其一)》以大司马王公的军事经历和归途为背景,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与祝福。首句“受钺曾登大将坛”描绘了王公昔日领兵征战的威严形象,手握象征权力的钺,登上将坛,显示出其赫赫战功。接下来,“九边重借惠文冠”暗指他在边疆地区再次被委以重任,如同古代惠文王的智慧,处理政务。
“受降城向山阴筑,岘首碑从上谷看”两句,通过具体的地名,如受降城和岘首碑,既描绘了王公行经的历史遗迹,也寓含着他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人感叹王公的足迹虽暂时远离京都,但山川依旧,晋王的官署犹在,象征着国家的稳固。
尾联“凤麟已在云罗外,应笑南征老据鞍”运用了凤凰和麒麟的典故,比喻王公德高望重,即将回到河东,犹如神兽远离尘世,暗示他即将卸下征伐之任,回归平静。同时,“南征老据鞍”表达了对王公历经沧桑、老当益壮的赞美。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叙事和象征手法,展现了王公的功绩、智慧和人格魅力,既有对过去的回顾,也有对未来的展望,充满了对英雄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