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讯沧江上,疮痍日可怜
出处:《燕京卧病书怀五首》
明 · 欧大任
问讯沧江上,疮痍日可怜。
射潮喧弩士,下濑请戈船。
刍粟深忧里,冠缨醉影边。
飨军曾不乏,今借水衡钱。
射潮喧弩士,下濑请戈船。
刍粟深忧里,冠缨醉影边。
飨军曾不乏,今借水衡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燕京,卧病在床时的心境与所见所感。诗中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军事行动的忧虑。
首句“问讯沧江上,疮痍日可怜”,诗人通过询问江面的情况,表达了对国家现状的担忧,将国家比作受伤的身躯,每日都在承受着痛苦。这种比喻生动地展现了国家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接着,“射潮喧弩士,下濑请戈船”两句,描绘了军队在紧张备战的情景。射潮象征着军队的训练和准备,弩士的喧嚣声展示了他们高昂的斗志和决心。下濑请戈船则可能暗示了军队即将出征,准备在战场上展现英勇。这两句通过具体的军事行动,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全和军事力量的关注。
“刍粟深忧里,冠缨醉影边”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忧虑。刍粟是粮食储备,深忧里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粮食供应的担忧,担心这会成为影响国家稳定和军队战斗力的关键因素。冠缨醉影边则可能是指权贵阶层的享乐生活与国家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对此表示了不满和忧虑。
最后,“飨军曾不乏,今借水衡钱”两句,反映了诗人对军队补给的重视以及对当前财政状况的担忧。飨军曾不乏表明过去军队的补给充足,但现在却需要向水衡(负责管理财政和物资的机构)借贷,暗示了财政困难,这直接关系到军队的战斗力和国家的安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敏锐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