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升照日槛,夕次下乌台
出处:《自御史左授山阳丞》
唐 · 魏求己
朝升照日槛,夕次下乌台。
风竿一眇邈,月树几裴回。
翼向高标敛,声随下调哀。
怀燕首自白,非是为年催。
风竿一眇邈,月树几裴回。
翼向高标敛,声随下调哀。
怀燕首自白,非是为年催。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朝升:早晨的太阳升起。照日槛:照亮了栏杆。
夕次:傍晚停留。
下乌台:停歇在乌台(可能指乌鸦栖息的地方)。
风竿:风中的竹竿。
一眇邈:显得遥远。
月树:月光下的树木。
几裴回:摇曳不定。
翼:翅膀。
高标:高处。
敛:收敛。
声:叫声。
下调:低音调。
哀:悲哀。
怀燕首:思念如燕子。
自白:飞回。
非是:不是因为。
为年催:岁月催人老。
翻译
早晨的阳光照亮了栏杆,傍晚时分又停歇在乌台。风中的竹竿显得遥远,月光下的树木摇曳不定。
翅膀向着高处收敛,叫声随着曲调变得低沉悲哀。
思念如燕子飞回,不是因为岁月催人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晨昏之间的忙碌生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年华易逝的感慨。开篇“朝升照日槛,夕次下乌台”,生动地勾勒出官员早出晚归的忙碌轮廓,其中“日槛”和“乌台”都指代工作场所,暗示诗人在官方职务中的辛勤付出。
接着,“风竿一眇邈,月树几裴回”,则是通过对风吹过竿子(可能是官署中用以报时的工具)和月光下树影摇曳的描绘,表达了时间流逝的感觉。这里,“风竿”和“月树”都是诗人感受时间变化的象征,而“眇邈”和“裴回”则形容这种感觉的模糊而遥远。
在下一句,“翼向高标敛,声随下调哀”,诗人通过对鸟儿归巢和声音渐低的描写,传达了日暮时分的凄凉之感。这里,“翼向”指鸟儿飞回巢穴,而“声随下调哀”则是声音随着夜色降临而变得柔和且带有悲哀。
最后,“怀燕首自白,非是为年催”,诗人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之情。这里,“怀燕”意味着怀旧,而“首自白”则指头发逐渐斑白,象征着时光流逝和个人年华增长,但诗人强调这并非是因为外界压力而感受到时间紧迫。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官场生活的细腻描写,以及对自然景物的巧妙利用,展现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个人生命轨迹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