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丝系船向江木,兰芽出土吴江曲
湖西山浅似相笑,菱刺惹衣攒黛蛾。
青丝系船向江木,兰芽出土吴江曲。
水极晴摇泛滟红,草平春染烟绵绿。
玉鞭骑马杨叛儿,刻金作凤光参差。
丁丁暖漏滴花影,催入景阳人不知。
弯堤弱柳遥相瞩,雀扇团圆掩香玉。
莲塘艇子归不归,柳暗桑秾闻布谷。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格格:形容水鸟轻盈。孤光:孤独的光芒。
菱刺:菱角的尖刺。
攒黛蛾:像黛眉皱起。
青丝:黑色的头发。
吴江曲:吴江边的弯曲地带。
暖漏:温暖的漏壶。
景阳:古代宫殿名。
弱柳:柔弱的柳树。
布谷:鸟名,春天常见。
翻译
水鸟轻盈掠过波纹,孤独的光芒斜照夕阳。湖西的山峦若隐若现,仿佛在微笑,菱角尖刺勾起衣边,像黛眉轻蹙。
青丝系船靠江岸,兰草新芽在吴江畔萌生。
水面晴空下泛着红色涟漪,春草铺展一片翠绿。
贵公子骑马挥动玉鞭,华丽的凤凰图案闪烁不定。
滴答声中,温暖的漏壶洒落花影,唤醒了景阳宫中的人却无人察觉。
弯弯堤岸柔柳遥望,如雀扇般团聚,遮掩着香气和美玉。
莲塘中的小舟归来否?柳色深沉,桑叶繁茂,布谷鸟鸣叫提醒季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自然景象,带有悠闲自在的情趣。首句“格格水禽飞带波”通过对水鸟飞动声响的刻画,展现了水边生动的景致。“孤光斜起夕阳多”则描绘出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光线柔和的场景。
“湖西山浅似相笑”中的“湖西山浅”形象美丽,给人以亲切感;“菱刺惹衣攒黛蛾”则是对荷花与蝴蝶互动的一种生动描写,体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
接下来的“青丝系船向江木,兰芽出土吴江曲”两句,通过对船只和兰花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生命勃发的赞美之情。其中,“青丝系船”形象鲜明,显示了诗人对细节的捕捉。
“水极晴摇泛滟红,草平春染烟绵绿”两句,则是对水面和草地在阳光下的色彩变化的一种描写,给人以生机勃发之感。这里,“泛滟红”与“烟绵绿”的对比,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
“玉鞭骑马杨叛儿,刻金作凤光参差”两句,则是通过对人物活动和装饰品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古代宫廷生活的一种想象与追溯。其中,“玉鞭骑马”、“刻金作凤”等形象,都显示出一种高贵与华丽。
“丁丁暖漏滴花影,催入景阳人不知”两句,则是对时间流逝和季节更替的感慨,通过温暖的时光与细微的声音,传递了一种淡淡的忧伤。这里,“丁丁暖漏”、“催入景阳”都极富表现力。
“弯堤弱柳遥相瞩,雀扇团圆掩香玉”两句,是对自然景象与人工制品之间关系的一种描写。通过对弯曲的堤岸、细弱的垂柳以及精致的扇子和美丽的玉石等形象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细节的欣赏。
“莲塘艇子归不归,柳暗桑秾闻布谷”最后两句,则是对行者归程与自然界相融合的一种描写。其中,“莲塘艇子归不归”表达了诗人对于流水、舟船和远方的向往;“柳暗桑秾闻布谷”则通过对树木、草丛声响的描绘,传递了一种恬淡幽深的情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象描写,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发且充满诗意的自然世界,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生活、时间和空间的一种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