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来问我平生事,宠辱俱无老逸民
出处:《次南仲韵》
宋末元初 · 杨公远
回首明年六十春,依然不改古衣巾。
画图萧洒诗千首,心地通明月一轮。
钟鼎虚名虽是贵,箪瓢陋巷且安贫。
客来问我平生事,宠辱俱无老逸民。
画图萧洒诗千首,心地通明月一轮。
钟鼎虚名虽是贵,箪瓢陋巷且安贫。
客来问我平生事,宠辱俱无老逸民。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回首:回顾。六十春:六十岁的春天,指老年。
古衣巾:古代朴素的衣物。
画图:绘画。
诗千首:许多诗歌。
心地:内心。
钟鼎:古代贵重器物,象征地位。
箪瓢陋巷:形容生活简朴,住处简陋。
安贫:甘于贫穷。
老逸民:年老的隐士,超脱世俗。
翻译
回顾即将来临的六十岁春天,我依旧保持着古人的朴素衣饰。我以潇洒的笔触绘出千幅画卷,心中明亮如一轮皓月。
虽然钟鼎上的虚名看似尊贵,但我更愿在简陋的生活中安然度日。
来访者询问我一生的经历,我对荣辱都已看淡,只是一位超脱世俗的老隐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首句"回首明年六十春,依然不改古衣巾"表明诗人即使岁月流转,但个人的品味和追求却始终如一,不随世俗的变化而改变。
其次,"画图萧洒诗千首,心地通明月一轮"则展示了诗人丰富的艺术成就和内心的澄明。诗人通过绘画、书法和诗歌的创作,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的事物追求,同时也暗示了他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光明。
再下来,"钟鼎虚名虽是贵,箪瓢陋巷且安贫"一句,通过对比华丽的钟鼎与简陋的箪瓢,表达了诗人对于物质财富和精神价值的选择。尽管钟鼎代表着荣华富贵,但诗人更倾向于过着简单而平静的生活。
最后,"客来问我平生事,宠辱俱无老逸民"则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无论是在荣耀中还是在困顿中,诗人都保持了一颗超脱的心态,达到了宠辱不惊的境界。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自述,展现了一个文人理想中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是对个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