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凿一钩水,还安独木桥
出处:《架桥》
明 · 道衡
世人那可避,有策亦无聊。
为凿一钩水,还安独木桥。
瘦筇扶过易,醉客望来遥。
渐得游踪少,浓霜踏不销。
为凿一钩水,还安独木桥。
瘦筇扶过易,醉客望来遥。
渐得游踪少,浓霜踏不销。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荒野之中架设桥梁的场景,充满了孤独与寂寥之感。
首句“世人那可避”,诗人似乎在感叹人世间的纷扰难以逃避,引出下文对架桥这一行为的思考。接着,“有策亦无聊”一句,表明即使有策略或计划,也感到无趣或无力改变现状,流露出一种无奈的情绪。
“为凿一钩水,还安独木桥”描述了为了穿越一条小溪,不得不架设一座独木桥的过程。这里运用了“一钩水”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小溪的细长形状,同时也暗示了环境的简陋与艰苦。
“瘦筇扶过易,醉客望来遥”中,“瘦筇”指的是竹杖,这里用来形容独木桥的简易和脆弱,而“醉客望来遥”则通过想象远方的醉酒之人,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荒凉与孤独。
最后,“渐得游踪少,浓霜踏不销”点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往的足迹逐渐稀少,而浓霜覆盖在地面上,不易消散,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寒冷,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于这种艰苦环境的逐渐适应和淡漠。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架桥这一具体行动的描写,展现了深秋荒野中的孤独、艰苦与时间的无情,以及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