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荆长往地,湖海独归时
出处:《葛郎中挽辞二首 其二》
宋 · 王安石
蛮荆长往地,湖海独归时。
旅榇蛟龙护,铭旌雁鹜随。
此生要有尽,何物告无期。
一片幽堂石,公知我不欺。
旅榇蛟龙护,铭旌雁鹜随。
此生要有尽,何物告无期。
一片幽堂石,公知我不欺。
注释
蛮荆:指偏远的南方地区。湖海:泛指广阔的水域,象征远方或未知。
旅榇:出远门的棺材,指灵柩。
蛟龙:古代神话中的水怪,象征保护和力量。
铭旌:写有死者姓名的旗子,用于招魂。
雁鹜:雁和鹜,鸟名,这里象征随行的灵伴。
此生:指人的生命。
无期:没有确定的期限,指永远。
幽堂:阴暗的墓室,指墓地。
欺:违背,欺骗。
翻译
在蛮荆之地常常离去,独自回到湖海之时。出行的灵柩有蛟龙守护,招魂的旗帜由雁鹜相伴。
此生总有终结之日,什么东西能预示永无止期。
墓中的幽深石室,您知道我不会欺骗您的承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挽辞二首(其二)》。王安石以其改革举措和文学成就著称于世,其诗作风格沉郁顿挫,充满哲理。
"蛮荆长往地,湖海独归时。"
此两句描绘了一种孤独的旅途景象,“蛮荆”指的是道路上的野草,而“湖海独归时”则表达了诗人独立行走于广阔自然之中的情形,显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自在悠然的情怀。
"旅榇蛟龙护,铭旌雁鹜随。"
“旅榇”指的是古代官员的仪仗,“蛟龙护”象征着威严和尊贵,而“铭旌雁鹜随”则是对跟随官员的乐队或仪仗队伍的形容,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依然保持着一份庄重与威仪。
"此生要有尽,何物告无期。"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生命有限、不可预知的哀叹。诗人通过“此生要有尽”指出了生命终将结束,而“何物告无期”则是在询问在短暂而脆弱的人生中,到底有什么能够告诉我们它的尽头。
"一片幽堂石,公知我不欺。"
最后两句,“一片幽堂石”象征着静谧与沉稳,而“公知我不欺”则是诗人对自己的坦诚和真挚的自我肯定。这两句传达出一种宁静致远、无所畏惧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旅途的寂寞,官员仪仗的庄严,以及生命有限与个人坚守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个人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