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语谁能识,琴樽寄北窗
出处:《群公集毕氏林亭》
唐 · 陈子昂
金门有遗世,鼎实恣和邦。
默语谁能识,琴樽寄北窗。
子牟恋魏阙,渔父爱沧江。
良时信同此,岁晚迹难双。
默语谁能识,琴樽寄北窗。
子牟恋魏阙,渔父爱沧江。
良时信同此,岁晚迹难双。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遗世:超脱尘世,远离世俗。鼎实:形容国库充实。
默语:沉默的话语。
子牟:古代贤人,此处借指热爱朝廷的人。
魏阙:古代宫殿门外的高台,代指朝廷。
渔父:渔夫,隐士象征。
岁晚:晚年。
迹难双:难以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
翻译
在金门之地,有人超脱尘世,国库丰盈,国家和睦。他的沉默话语无人能懂,唯有琴酒相伴,独坐北窗边。
子牟深爱着朝廷,渔夫则钟情于江海生涯。
美好的时光或许相同,但到了晚年,他们的足迹却难以重叠。
鉴赏
这首诗是一幅深情寄托、怀念故人之作。开篇“金门有遗世”,金门指的是金陵,即今南京,遗世则是留下来的痕迹或故事,作者通过这样的表述,展现了对过去的缅绘与眷恋。“鼎实恣和邦”中的鼎实可能暗示着古鼎之实,恣和邦则是在描写一个和谐安宁的国家状态。紧接着“默语谁能识”,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寂寞与无言的哀愁,寻找知音的困难;“琴樽寄北窗”则是说作者通过弹奏琴瑟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将这些情感留在北窗之下。
接着,“子牟恋魏阙”,子牟可能指的是古代贤人,魏阙则是古代的城楼,这里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和对古人的敬仰。“渔父爱沧江”中的渔父是渔民之父,即李白之父,爱沧江则是李白之父曾经居住在沧江旁,对那里的自然风光有着深厚的情感。
最后,“良时信同此”,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视和信守;“岁晚迹难双”则是在说随着岁月流逝,留下的足迹越来越难以追寻,表现出一种时光易逝、人事难双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自然风光的描绘,以及对古人的怀念和对美好时光的珍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