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求漆园吏,先与卜西邻
出处:《虚明斋》
宋 · 李新
道源泠然白,疏通无一尘。
中扃泬寥生,太古以上人。
斋居不三月,水镜冰壶身。
日观红未升,绿琐先知晨。
逍遥且齐物,静与鸿濛亲。
如求漆园吏,先与卜西邻。
中扃泬寥生,太古以上人。
斋居不三月,水镜冰壶身。
日观红未升,绿琐先知晨。
逍遥且齐物,静与鸿濛亲。
如求漆园吏,先与卜西邻。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泠然:形容清澈、冷寂的样子。疏通:指心灵的净化,无杂念。
中扃:内心深处,指精神世界。
太古以上人:比喻极其古老的、超脱世俗的人格。
水镜冰壶:比喻心境清明如水,纯洁如冰壶。
红未升:指太阳还未升起。
绿琐:绿色的琐碎事物,象征日常生活细节。
逍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齐物:道家思想,认为万物平等,无差别对待。
鸿濛:宇宙初始的混沌状态。
漆园吏:古代官职,这里代指隐士或哲人。
卜西邻:向西边的邻居寻求,暗示寻找智慧或隐居者。
翻译
道路源头清澈如玉,洁净无一丝尘埃。内心宁静深广,仿佛上古时代的人。
斋戒独居不到三个月,身心如明镜冰壶般纯净。
日出东方之前,绿色的琐事已预示着黎明。
我自由自在,与万物齐同,静谧中亲近自然的混沌。
若想寻找那漆园的隐士,先从西边的邻居开始寻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生活状态。"道源泠然白,疏通无一尘"表达了诗人心灵的澄清和精神世界的纯净,没有任何尘俗的杂质。"中扃泬寥生,太古以上人"则是诗人自诩,与古人为伍,超越了世间的凡俗。
"斋居不三月,水镜冰壶身"说明诗人已经在静室中居住了不短的时间,可以与自然界相融合,以至于能够观察到水面的清澈和壶中的冰冷,从而映射出诗人的身体和心灵都达到了极致的宁静和凉爽。
"日观红未升,绿琐先知晨"则是说诗人每天观察着太阳未升之时的景象,那些初生的光线,还有那些在黎明前就已经苏醒的植物,他对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了如指掌。
"逍遥且齐物,静与鸿濛亲"表达了诗人在这种环境中获得了一种超然世外的逍遥自得,同时也与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和谐相处,与那些远古时代的人类一样,都享受着静谧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最后两句"如求漆园吏,先与卜西邻"则是说诗人如果想要寻找那样的隐逸生活,就应该像寻找漆园中的小吏那样,首先要与那些隐居在西边山野的邻里建立联系。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