陂池幽处有茅堂,井臼萧条草树荒
宋 · 陆游
陂池幽处有茅堂,井臼萧条草树荒。
小鸭怯波时聚散,病蔬伤蠹半青黄。
童儿冲雨收鱼网,婢子闻钟上佛香。
我亦暮年思屏迹,数椽何计得连墙。
小鸭怯波时聚散,病蔬伤蠹半青黄。
童儿冲雨收鱼网,婢子闻钟上佛香。
我亦暮年思屏迹,数椽何计得连墙。
注释
陂池:池塘。幽处:偏僻的地方。
茅堂:茅草屋。
井臼:井台和石臼。
萧条:冷清。
草树荒:杂草丛生。
小鸭:小鸭子。
怯波:胆怯水面。
病蔬:生病的蔬菜。
伤蠹:被害虫侵蚀。
半青黄:半绿半黄。
童儿:孩童。
冲雨:顶着雨。
收鱼网:收渔具。
婢子:女仆。
闻钟:听到钟声。
上佛香:上供佛香。
暮年:晚年。
屏迹:隐居。
数椽:几间屋子。
连墙:连成一片。
翻译
在偏僻的池塘边有一座茅草屋,井台和石臼显得冷清,四周杂草丛生。小鸭们在水面上胆怯地时而聚拢时而分散,生病的蔬菜被害虫侵蚀,叶子半青半黄。
孩童顶着雨去收渔网,女仆听到钟声便去上供佛香。
我也到了晚年,渴望过上隐居的生活,但又能如何,这几间屋子怎能连成一片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荒凉的山中茅舍景象。诗人陆游在云门之陶山的旅途中,误入一条乱山小径,发现一处隐蔽的茅堂,四周陂池环绕,井臼寂寥,草木稀疏。小鸭在池塘中胆怯地聚散,反映出环境的宁静;病弱的蔬菜遭受虫害,叶子青黄交错,显示出田园的衰败。
童子冒雨收起渔网,婢女听到钟声便去上供佛香,这些细节展现出主人虽隐居但仍有生活气息。诗人自己也到了晚年,渴望远离尘嚣,过上简朴的生活,希望能找到一处可以与世隔绝的住所,哪怕只有几间茅屋相连。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环境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