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房若待秋风冷,绝塞寒威可奈何
出处:《七夕闻砧》
明 · 徐熥
天上双星正渡河,人间砧杵晚来多。
闺房若待秋风冷,绝塞寒威可奈何。
闺房若待秋风冷,绝塞寒威可奈何。
鉴赏
这首《七夕闻砧》由明代诗人徐熥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七夕之夜的独特景象与情感。
首句“天上双星正渡河”,巧妙地将七夕的神话故事融入自然景象中,双星即牛郎织女,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象征着爱情的忠贞与期盼。这一句不仅点明了时节,也营造出一种浪漫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次句“人间砧杵晚来多”,转而描写人间的情景。砧杵是古代妇女在秋日捣衣时所用的工具,这里用来象征劳作与思念。晚来多,意味着随着夜幕的降临,人们开始忙碌起来,准备衣物以备远行或寄情于远方的亲人。这句诗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活动巧妙结合,展现了生活的日常与情感的寄托。
第三句“闺房若待秋风冷”,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闺房,指的是女子居住的房间,这里的“冷”既指季节的转变,也暗含了情感上的凉意。诗句暗示了女子在等待爱人归来时的孤独与期待,以及对秋风渐起、天气转凉的敏感反应。
最后一句“绝塞寒威可奈何”,将视角转向边疆,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关怀与担忧。绝塞,指的是遥远的边疆之地,寒威则是严酷的寒冷。这句话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牵挂,也反映了对战争与离别的无奈与哀伤。
整首诗通过天上与人间、自然与人事的对比,以及对爱情、亲情和家国情怀的深刻描绘,展现了七夕之夜独特的文化内涵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