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
出处:《登快哉亭》
宋 · 陈师道
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
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
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
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城:城市。清江曲:弯曲的清江边。
泉流:泉水流淌。
乱石:散乱的石头。
夕阳:落日。
隐地:消失在地平线。
暮霭:傍晚的雾气。
依山:围绕着山。
度鸟:飞过的鸟儿。
奔云:疾驰的云朵。
登临:登山赏景。
兴不尽:兴致未尽。
稚子:幼小的孩子。
故:所以。
须:必须。
翻译
城市建在清江湾,泉水穿越乱石间。夕阳渐渐消失在地平线下,暮色开始笼罩山峦。
归鸟不知飞向何处,飘荡的云朵也显得悠闲。
登山赏景意犹未尽,但幼子还需回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人站在快哉亭上,眼前是城池与清澈的江水相映,江水在乱石间潺潺流过。夕阳缓缓落下地平线,黄昏的雾气开始弥漫山峦之间。飞翔的鸟儿不知将往何处,而飘动的云朵则显得悠然自在。
诗人登高望远,心中涌起无尽的兴致,然而因为稚子等待,不得不暂时离开这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欣赏和对家庭责任的感慨,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陈师道的这首《登快哉亭》展现了宋代文人墨客对于生活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