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唐尧日,诗书孔氏门
出处:《孔经历挽诗》
明 · 杨士奇
礼乐唐尧日,诗书孔氏门。
登朝荣象笏,列署切薇垣。
卓荦怀千载,凄凉遽九原。
英灵知不化,未报圣明恩。
登朝荣象笏,列署切薇垣。
卓荦怀千载,凄凉遽九原。
英灵知不化,未报圣明恩。
鉴赏
此挽诗以“礼乐唐尧日,诗书孔氏门”开篇,将被悼念者与儒家文化的奠基人孔子相联,彰显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道德修养。接着,“登朝荣象笏,列署切薇垣”描绘了其在朝廷中的显赫地位与贡献,象笏象征官员身份,薇垣则是皇宫的别称,此处形象地展示了其政治生涯的辉煌。
“卓荦怀千载,凄凉遽九原”两句情感转折,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哀痛。卓荦意为卓越超群,千载表示时间之长,而遽九原则暗示其去世之突然,九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死者的居所,这里用以表达对逝者的追思与不舍。
最后,“英灵知不化,未报圣明恩”表达了对逝者英灵的尊敬与对其未能完成对圣明君主(通常指皇帝)恩泽的遗憾。英灵不化意味着其精神永存,但遗憾的是,他未能在世继续履行其职责,回报君主的恩惠。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深沉的情感表达,既展现了对逝者的崇高敬意,也蕴含了对儒家文化传统价值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