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没望仙鞚,愿言执风鞭
葛公尚远孙,岣嵝丹山传。
道骨亦有种,而今见婵嫣。
大小茅山君,霞襜两联翩。
弟兄对谭道,舌本风雷旋。
嗟哉空山子,妄意身飞翾。
忍饥啮草木,阅岁烹汞铅。
岂知至妙门,端在玄中玄。
知公夙领此,妙契遗蹄筌。
神凝物无疵,合侍虚皇前。
我亦山泽臞,会了区中缘。
灭没望仙鞚,愿言执风鞭。
相将丹丘上,一笑三千年。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稽首:深深行礼。仇池翁:指仙人或隐士。
小有天:道教中的仙境。
葛公:葛洪,东晋道士。
岣嵝丹山:神话中的山名,与葛洪炼丹有关。
婵嫣:形容女子美丽,此处比喻道行之美。
茅山君:茅山道士。
霞襜:道教中仙人的服饰。
舌本风雷旋:言辞犀利,如风雷般激荡。
空山子:可能指追求道术的人。
忍饥啮草木:忍受饥饿,以草木为食。
汞铅:道教炼丹术语,代表金属元素。
至妙门:最高深的道门。
玄中玄:双重的玄妙,指极深的奥秘。
夙领:早年就领悟。
妙契:微妙的契合,指道法领悟。
蹄筌:古人比喻道法的引导或工具。
虚皇:道教中的至上神灵。
山泽臞:形容清贫的隐士生活。
区中缘:尘世间的缘分。
仙鞚:仙人的马鞍。
执风鞭:握紧风的马鞭,象征驾驭风的力量。
翻译
向仇池翁深深行礼,他回归居住在小有天边。他是葛洪的远裔子孙,岣嵝山的丹砂传承不断。
他的道行根深蒂固,如今显现出了女性般的柔美。
大小茅山的尊者,你身披霞衣,翩翩而来。
你们兄弟间热烈交谈,言语如风雷般激荡。
哎,空山子啊,你妄想身体轻盈飞翔。
忍饥食草木,岁月里炼丹熬汞炼铅。
哪知真正的奥秘之门,隐藏在最深的玄妙之中。
我知道你早已领悟,这微妙的秘诀,就像遗留的引导。
你的精神纯净无暇,应侍奉在虚无的帝王之前。
我也曾是山野之人,明白尘世间的缘分已尽。
期待着仙驾驭的马鞍,愿握紧风的马鞭。
让我们一同登上丹丘,共享那千年的欢笑。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史尧弼所作,题为《寄上苏邛州兼呈八座》。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世间道法的探讨,表达了自己超脱尘世、追求至善至美境界的心志。
诗的开头“稽首仇池翁,归住小有天”展示了作者对某位隐居之士的敬仰,这位翁可能是作者心目中的高人或道法上的师承。紧接着,“葛公尚远孙,岣嵝丹山传”提到了葛洪这一道教祖师,暗示诗人对于道家修炼和仙道的向往。
“道骨亦有种, 而今见婵嫣。大小茅山君,霞襜两联翩。”这几句表明了作者对于道法修持者的敬意,同时也描绘了一位隐士在茅山间的超然生活和风采。
“弟兄对谭道,舌本风雷旋。嗟哉空山子,妄意身飞翾。”这里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交流,以及对于自由飞翔、超脱世俗羁绊的心向往。
中间部分“忍饥啮草木,阅岁烹汞铅。岂知至妙门,端在玄中玄。”则写出了隐士们为了修炼道法所承受的艰辛,以及对最高境界——“至妙门”的追求。
接下来的“知公夙领此,妙契遗蹄筌。神凝物无疵,合侍虚皇前。”表达了诗人对于某位修炼有成之士的敬仰和信服,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这种精神境界的向往。
最后,“我亦山泽臞,会了区中缘。灭没望仙鞚,愿言执风鞭。”则是诗人表达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对于仙道的追求,以及希望能够得到某种启示或指导的愿望。
“相将丹丘上,一笑三千年。”这两句结尾则给人以超然物外、悠然自得之感,似乎所有世间恩怨和烦恼都在一笑之间烟消云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