瞪目不敢瞬,睫软蛟鼍噬
出处:《曹仁熙画水壁》
宋 · 晁说之
夫子在川上,悠然叹所逝。
见逝不见水,身与水不二。
天维及地轴,去矣不可制。
日月徒劳劳,出入丈赤地。
莫言此身微,久围待经济。
或指波涛观,姑在蹄涔内。
后人不及门,有口安足议。
劣得蒙庄周,动与吕梁会。
肇公识前波,不共后波系。
庞公桥柱流,奔湍是谁事。
熟誇观涛者,八月吴侬戏。
瞪目不敢瞬,睫软蛟鼍噬。
多谢曹仁熙,笔端落妙意。
欲采甓社珠,于此观粲翠。
见逝不见水,身与水不二。
天维及地轴,去矣不可制。
日月徒劳劳,出入丈赤地。
莫言此身微,久围待经济。
或指波涛观,姑在蹄涔内。
后人不及门,有口安足议。
劣得蒙庄周,动与吕梁会。
肇公识前波,不共后波系。
庞公桥柱流,奔湍是谁事。
熟誇观涛者,八月吴侬戏。
瞪目不敢瞬,睫软蛟鼍噬。
多谢曹仁熙,笔端落妙意。
欲采甓社珠,于此观粲翠。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夫子:孔子。川上:河边。
逝:流逝。
身与水不二:自身与水融为一体。
天维:天的轴线。
地轴:地的轴线。
日月:太阳月亮。
赤地:赤红大地。
经济:济世经邦。
蹄涔:小小的积水。
后人不及门:后人难以理解。
蒙庄周:庄周。
吕梁:吕梁(泛指智者)。
肇公:某位先知。
系:牵绊。
庞公桥:庞公桥。
柱流:桥柱下的水流。
熟誇:过分夸赞。
吴侬:吴地的人。
戏:游戏。
蛟鼍噬:蛟龙吞食。
曹仁熙:曹仁熙(人名)。
妙意:精妙的意境。
甓社珠:甓社湖的明珠。
粲翠:翠绿的光彩。
翻译
孔子在河边,悠然感叹时光流逝。他看见流水却看不见流逝,自身与水仿佛融为一体。
天和地的轴线,逝去的时光无法阻挡。
太阳月亮徒劳地升起落下,照耀着赤红大地。
别说我身躯卑微,长久以来等待时机济世经邦。
有时望着波涛,暂且在小小的积水里沉思。
后人难以理解,即使有口也无从评说。
我有幸比肩庄周、吕梁,开始洞察先知的智慧。
肇公明白先浪的意义,不被后续波涛牵绊。
庞公桥柱下的水流,奔腾汹涌,谁又能主宰?
那些夸赞观涛的人,不过是八月吴地的游戏。
他们瞪大眼睛不敢眨眼,生怕蛟龙吞食睫毛。
深深感谢曹仁熙,他的笔下流露出精妙的意境。
我想在此处采集甓社湖的明珠,欣赏那翠绿的光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曹仁熙画水壁》,通过对曹仁熙画作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画中水流意境的深刻理解和赞赏。首句“夫子在川上,悠然叹所逝”以夫子(孔子)比喻画家,他在画面上展现出流水的流逝,引发诗人深思。接下来,诗人通过“见逝不见水,身与水不二”表达出画中水流与观者的交融,仿佛自己也融入了那流动的画面。
诗人进一步借“天维及地轴,去矣不可制”来象征水流的无常和自然之力,而“日月徒劳劳,出入丈赤地”则描绘了画中波涛汹涌的壮丽景象。诗人认为,尽管个体微小,但也能在艺术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如“莫言此身微,久围待经济”。
诗人还提到观画者的反应,“或指波涛观,姑在蹄涔内”,暗示画中的水虽小,却能引起观者强烈的共鸣。他赞扬曹仁熙的画技,认为其能超越常人,如同庄周和吕梁那样超脱,不受后浪牵绊。最后,诗人以吴侬八月观潮的场景作结,强调画中水势的生动与震撼,并感谢曹仁熙在画中捕捉到了“甓社珠”般的璀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联想,展现了诗人对曹仁熙画作的深度鉴赏,以及对艺术与自然、个体与宇宙关系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