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敌日中搥鼓进,赈饥夜半唱筹声
出处:《次惠安张后江掌教济宁韵》
明 · 张天赋
自笑空担楚客名,衡山岳麓未曾经。
道吾遥想骑黄鹤,浒子徒思过洞庭。
却敌日中搥鼓进,赈饥夜半唱筹声。
极惭万里孤臣拙,驽力无缘答圣明。
道吾遥想骑黄鹤,浒子徒思过洞庭。
却敌日中搥鼓进,赈饥夜半唱筹声。
极惭万里孤臣拙,驽力无缘答圣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天赋所作的《次惠安张后江掌教济宁韵(其二)》。诗中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对自身未能亲历名山大川的遗憾,以及对远方友人所经历之事的遥想与向往。诗人通过“自笑”、“遥想”、“徒思”等词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无奈和羡慕之情。
首联“自笑空担楚客名,衡山岳麓未曾经”,诗人开篇即以自嘲的语气,感叹自己虽名为楚客,却未曾亲临著名的衡山与岳麓,表达了对未能亲身游历名胜的遗憾。
颔联“道吾遥想骑黄鹤,浒子徒思过洞庭”,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远方景色的想象与向往。他想象着自己如同传说中的黄鹤一般,能够自由地飞翔于天地之间,穿越过洞庭湖,体验那里的壮丽风光。
颈联“却敌日中搥鼓进,赈饥夜半唱筹声”,转而描述了诗人对于古代战争与救济场景的想象。他设想在日中时分,战士们击鼓冲锋,而在夜晚,人们则在烛光下计算粮食分配,体现了对古代社会生活的一种理想化描绘。
尾联“极惭万里孤臣拙,驽力无缘答圣明”,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自己能力不足的自责与对君主的敬仰。他认为自己虽远隔万里,却无法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表达了对自身能力的谦逊评价和对君主的忠诚与敬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对自身经历的反思与对远方景象的想象,展现了其内心的情感世界,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与现实、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