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途各分析,乘兴任所适
离居盈寒暑,对此长思君。
思君楚水南,望君淮山北。
梦魂虽飞来,会面不可得。
畴昔在嵩阳,同衾卧羲皇。
绿萝笑簪绂,丹壑贱岩廊。
晚途各分析,乘兴任所适。
仆在雁门关,君为峨眉客。
心悬万里外,影滞两乡隔。
长剑复归来,相逢洛阳陌。
陌上何喧喧,都令心意烦。
迷津觉路失,托势随风翻。
以兹谢朝列,长啸归故园。
故园恣闲逸,求古散缥帙。
久欲入名山,婚娶殊未毕。
人生信多故,世事岂惟一。
念此忧如焚,怅然若有失。
闻君卧石门,宿昔契弥敦。
方从桂树隐,不羡桃花源。
高风起遐旷,幽人迹复存。
松风清瑶瑟,溪月湛芳樽。
安居偶佳赏,丹心期此论。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名为《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怀念和自己隐居山林的向往。
开篇“春华沧江月,秋色碧海云”两句,以壮丽的景象描绘出季节变化与自然美景的宏大感,通过这种写法设置了全诗的意境。接下来的“离居盈寒暑,对此长思君”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
随后的“思君楚水南,望君淮山北”强化了这种思念之情,通过具体的地理位置增加了诗歌的空间感。紧接着,“梦魂虽飞来,会面不可得”则表达了一种无奈的情绪,即便是梦中相见也无法真正实现。
“畴昔在嵩阳,同衾卧羲皇”一句通过历史的回顾和神话的引用,使诗意更加深远。接下来的几句则描写了过去与友人共同生活的情景,如“绿萝笑簪绂,丹壑贱岩廊”,这些细节丰富的情感表达,增强了诗歌的亲和力。
“晚途各分析,乘兴任所适”一句则转折出作者自己的隐逸情怀。而“仆在雁门关,君为峨眉客”又一次点明了与友人之间的地理距离和心灵的相通。
接下来的“心悬万里外,影滞两乡隔”通过对比,更加深化了这种远方思念与内心的割裂感。紧接着,“长剑复归来,相逢洛阳陌”则描绘了一种重逢之情,但“陌上何喧喧,都令心意烦”又转而表达出一种不舍和困惑。
“迷津觉路失,托势随风翻”一句通过比喻传递了内心的迷茫与无助。而“以兹谢朝列,长啸归故园”则表示了一种对过去生活的告别,以及对自然山林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歌最后几句,“故园恣闲逸,求古散缥帙。久欲入名山,婚娶殊未毕”,通过对故乡和自然山林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归隐田园生活的渴望,以及对人生多变、世事无常的感慨。
“人生信多故,世事岂惟一”这两句总结性地表达了一种哲理:人生中有许多无法解释和预知的因素,而现实生活中的事情也不只有一面。紧接着,“念此忧如焚,怅然若有失”则通过对比强调了这种感慨与困惑。
“闻君卧石门,宿昔契弥敦”一句再次点明了友人的隐居生活,而“我方从桂树隐,不羡桃花源”则表达了自己对于隐逸生活的选择和满足。
最后,“高风起遐旷,幽人迹复存。松风清瑶瑟,溪月湛芳樽”一系列景象描写,以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结束了全诗,而“安居偶佳赏,丹心期此论”则留下了一种淡定而坚定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李白特有的浪漫主义色彩,同时也反映出唐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一种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