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收朝迹,名不到权门
耿耿一寸心,思与穷友论。
忆昔西戍日,孱虏气可吞。
偶失万户侯,遂老三家村。
朱颜舍我去,白发日夜繁。
夕阳坐溪边,看儿牧鸡豚。
雕胡幸可炊,亦有社酒浑。
耳热我欲歌,四座且勿喧。
即今黄河上,事殊曹与袁。
扶义孰可遣,一战洗乾坤。
西酹吴玠墓,南招宗泽魂。
焚庭涉其血,岂独清中原。
吾侪虽益老,忠义传子孙。
征辽诏傥下,从我属櫜鞬。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七年:七年时间。权门:有权势的人家。
耿耿:忠诚坚定。
穷友:贫困的朋友。
西戍:西部边疆守卫。
孱虏:虚弱的敌人。
万户侯:高官显位。
三家村:小村庄。
朱颜:青春容颜。
白发:白发。
夕阳:傍晚。
儿:孩子。
雕胡:糙米。
社酒:乡村自酿的酒。
耳热:酒后脸红。
喧:喧闹。
黄河上:黄河边。
曹与袁:历史上的曹魏和袁绍。
扶义:秉持正义。
乾坤:天地。
吴玠墓:历史人物吴玠的墓。
宗泽魂:抗金英雄宗泽的精神。
焚庭:焚烧敌人的庭院。
清中原:净化中原地区。
吾侪:我们这些人。
益老:更加年老。
征辽:征讨辽国。
属櫜鞬:携带武器跟随。
翻译
七年辛勤工作,名声未达权贵之门。心中一片忠诚,只想和贫困的朋友交谈。
回忆起往昔守边的日子,敌人的胆怯仿佛能一口吞下。
偶然失去高官厚禄,便在小村庄终老。
青春容颜离我远去,白发却一天天增多。
夕阳下坐在溪边,看着孩子放牧鸡猪。
糙米有幸煮熟,还有浑浊的社酒可供畅饮。
酒酣耳热,我想放声歌唱,大家暂且安静。
如今黄河流水边,形势与曹袁时期大不相同。
谁能肩负正义出征,一战便可荡涤天下。
向西祭奠吴玠墓,向南召唤宗泽英魂。
焚烧敌人庭院,岂止是为了净化中原。
我们虽然年岁渐长,但忠义精神将传承给后代。
若征辽诏书下达,愿跟随我披甲征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村饮示邻曲》,通过描绘诗人晚年的生活场景和内心情感,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以及对忠诚义气的坚守。首句“七年收朝迹,名不到权门”揭示了诗人淡泊名利的态度,他虽然曾有建功立业的经历,但如今已远离权力中心。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感慨岁月如梭,壮志未酬,“朱颜舍我去,白发日夜繁”,流露出对青春逝去的无奈。
在日常生活中,诗人享受田园乐趣,“夕阳坐溪边,看儿牧鸡豚”,展现了家庭的温馨。然而,他的思绪并未完全沉浸于琐事,“雕胡幸可炊,亦有社酒浑”,这里的酒宴不仅是简单的庆祝,更寓含着对时局的忧虑。“耳热我欲歌,四座且勿喧”,诗人借酒浇愁,希望能唤醒周围人的共鸣。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黄河上,事殊曹与袁”,暗指时局动荡,呼吁有志之士挺身而出。“西酹吴玠墓,南招宗泽魂”,以两位抗金英雄的典故,表达自己渴望再次为国效力的决心。“焚庭涉其血,岂独清中原”,表明诗人不仅希望个人清白,更期待整个国家的复兴。
最后,诗人表示尽管年事已高,但忠义精神将代代相传,“吾侪虽益老,忠义传子孙”。如果有机会出征辽地,他愿意披甲上阵,“征辽诏傥下,从我属櫜鞬”。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的感慨,又有对国家的忧虑,体现了陆游作为爱国诗人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