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以安危系天下,曾无羽翼悟君王
出处:《读于肃悯旌功录有感》
明 · 文徵明
南迁议起共仓皇,一疏支倾万弩强。
既以安危系天下,曾无羽翼悟君王。
莫嫌久假非真有,祗觉中兴未耿光。
浅薄晚生何敢异,百年公论自难忘。
既以安危系天下,曾无羽翼悟君王。
莫嫌久假非真有,祗觉中兴未耿光。
浅薄晚生何敢异,百年公论自难忘。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徵明所作的《读于肃悯旌功录有感》(其一),通过诗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历史人物于肃的深切感慨与对其功绩的肯定。
首句“南迁议起共仓皇”,描绘了于肃在面对南迁议论时的紧迫与慌乱,暗示了局势的动荡不安。接着,“一疏支倾万弩强”一句,赞扬了于肃通过一封奏疏,力挽狂澜,稳定了军心,展现了他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勇气。
“既以安危系天下,曾无羽翼悟君王”两句,进一步强调了于肃对国家安危的重要性,以及他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影响君王决策的决心。然而,尽管于肃的努力显而易见,却似乎并未得到君王的充分理解和重视。
“莫嫌久假非真有,祗觉中兴未耿光”表达了诗人对于肃长期被忽视的同情,同时也对国家复兴的前景表示了一丝忧虑。这里“久假”暗指长时间的被误解或忽视,“中兴”则象征着国家的复兴与繁荣。
最后,“浅薄晚生何敢异,百年公论自难忘”两句,表明了诗人虽然年轻且地位不高,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并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公正的历史评价终将被铭记。这不仅是对于肃功绩的肯定,也是对后世评判历史人物标准的一种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于肃事迹的回顾与评价,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与敬仰,同时也反映了对当时社会政治局势的关切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