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野私哀痛,渔樵愧隐沦
出处:《戊辰元日作》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忆昔先皇帝,元年此戊辰。
久无王正月,徒有汉遗臣。
草野私哀痛,渔樵愧隐沦。
千秋殉宗社,血泪更何人。
久无王正月,徒有汉遗臣。
草野私哀痛,渔樵愧隐沦。
千秋殉宗社,血泪更何人。
鉴赏
这首诗《戊辰元日作(其一)》由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表达了对先帝的追思与哀悼之情。诗中通过“忆昔”二字开篇,引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点明了时间背景为先帝在位的第一年,即戊辰年。接着,“元年此戊辰。久无王正月,徒有汉遗臣。”两句,既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也暗含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感慨,暗示了王朝更迭的无奈与空洞。
“草野私哀痛,渔樵愧隐沦。”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表达,将哀痛的情绪从庙堂之高下移到民间的草野和渔樵之间,展现了底层百姓对于时局变迁的深切哀痛与自我反省,同时也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愧疚感,或许是对自身无法参与国家大事的遗憾。
最后,“千秋殉宗社,血泪更何人。”一句,将主题升华至历史长河中的牺牲与奉献,表达了对那些为了宗社(国家)而献身的英灵的敬仰与怀念,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深沉的问题:在这样的牺牲背后,还有多少人能够感受到这份悲壮与荣耀?这句话不仅触及了历史的深度,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性、牺牲与记忆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邃的历史反思,展现了屈大均作为一位关注时代变迁、心系家国命运的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