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全文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唐 · 李贺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佣刓抱水含满唇,暗洒苌弘冷血痕。
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薰。
乾腻薄重立脚匀,数寸光秋无日昏。
圆毫促点声静新,孔砚宽顽何足云。

拼音版原文

duānzhōushígōngqiǎoshéntiāndāoyún

yōngwánbàoshuǐhánmǎnchúnànchánghónglěngxuèhén

shāwéizhòunuǎnhuāchūnqīngōupiāosōngshèxūn

gānbáozhòngjiǎoyúnshùcùnguāngqiūhūn

yuánháodiǎnshēngjìngxīnkǒngyànkuānwányún

注释

端州:今广东高要县一带,境内出石砚。
“踏天”句:石工登上峰顶开采砚石,好像拿刀割取天上的紫云一样。
佣刓:均匀地削磨。
抱水:注满水。
唇:指砚唇,盛水处。
苌弘:周朝人,传说他死后三年,血化为碧玉。
这里形容砚台里隐约出现的青花纹理,犹如苌弘的碧血。
纱帷:纱帐。
这里指书房。
沤:浸泡。
沾水磨墨的意思。
松麝:磨墨时候发出松麝的芳香。
薰:香气。
腻:润。
薄:淡。
重:浓。
脚:墨脚,即墨锭下端接触砚石的部分。
匀:均匀稳定。
数寸:指砚台上的墨。
光秋:形容墨汁犹如光洁的秋空。
圆毫:指毛笔。
促点:用笔蘸墨时的动作。
孔砚:孔子用过的砚台。
宽顽:笨头笨脑。
一作“宽硕”。
何足云:不值得称道。

翻译

端州石工的手艺真是灵巧如神,磨刀采石山顶上,犹如脚踏青天割紫云。
砚台削磨均匀,注上水,像满含的嘴唇,砚台里花纹隐现仿佛苌弘的碧血印痕。
纱帐中白天暖融融,磨动的墨花添春意,轻盈的墨泡和漂动的墨沫散发出松麝的芬芳。
墨汁干润浓淡,墨脚都均匀稳定,小小砚台里的墨汁像秋空般光洁,没半点浊浑。
译用笔尖蘸着墨花,发出细微、清新之声,那又大又粗的孔砚有什么值得称颂!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名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通过这短小精悍的几句话,我们可以窥见诗人对书法用具——砚台的欣赏和赞美。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这两句描绘了砚台的制作工艺极其精湛,好像是天上的神仙亲手所制,能与天地匹敌,锋利无比,可以切割紫色的云朵。

"佣刓抱水含满唇,暗洒苌弘冷血痕。" 这两句则形象地表达了砚台吸水的能力,如同一个婴儿紧紧抱着母亲一样,充满生机。而“苌弘冷血痕”则可能隐喻砚台在长时间使用后,即便是铁器也不会因干涸而失去效能。

"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薰。" 这两句描绘了书房内的温馨场景,阳光透过窗纱照在砚台上,墨香四溢,如同春天里盛开的花朵。而“轻沤”、“漂沫”则形容磨墨时水珠飞溅的生动画面。

"乾腻薄重立脚匀,数寸光秋无日昏。" 这两句强调了砚台的质地和尺度,它既不是过于干燥,也不是过于潮湿,而是恰到好处;其大小适中,可以在任何季节里使用,不会因光线变化而影响书写。

最后,"圆毫促点声静新,孔砚宽顽何足云。" 这两句赞美了砚台磨墨的效果,如同画家用笔一样,每一个点都恰到好处,声音清脆悦耳。而“孔砚宽顽”则暗示这砚台不仅外形美观,而且内部结构也极为合理,无需多言。

整首诗通过对砚台的细致描写,展示了诗人对书法艺术的深厚情感和对工具精湛工艺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