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石三百里,春流十八滩
出处:《过皂口》
宋 · 杨万里
赣石三百里,春流十八滩。
路从青壁绝,船到半江寒。
不是春光好,谁供客子看。
犹须一尊渌,并遣百忧宽。
路从青壁绝,船到半江寒。
不是春光好,谁供客子看。
犹须一尊渌,并遣百忧宽。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赣石:指赣江中的石头。三百里:形容距离长。
春流:春天的江水。
十八滩:形容江流中有许多急流和险滩。
青壁:青色的峭壁。
绝:极陡峭,难以通行。
半江寒:江水因山势而显得寒冷。
春光好:明媚的春光。
客子:旅人,此处指诗人自己。
看:欣赏。
尊渌:杯中之酒。
百忧:众多忧虑。
宽:放宽,舒缓。
翻译
赣江石滩绵延三百里,春天的江水激起十八道滩流。道路沿着陡峭的青色崖壁延伸,船只行至江心已感到半是寒冷。
若非这春光正好,又有谁来陪伴旅人欣赏这美景。
还需再饮一杯清酒,让百般忧虑暂时放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江行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风光的享受和内心的情感释放。
“赣石三百里,春流十八滩”两句,勾勒出一条长达三百里的江河,在春天水涨之时形成了十八个激流险滩。诗人以宏大的景观开篇,展现了大自然的磅礴气势。
“路从青壁绝,船到半江寒”接着描写的是道路蜿蜒曲折,从青石构成的悬崖边缘断绝,而船只行至江中的一半时,却感受到一股寒意。这两句生动地表达了旅途中的险峻和孤独,同时也透露出春日里那份清新而又带有几分凉意。
“不是春光好,谁供客子看”这句话是诗人对周围景色的赞美之词。这里的“不是”表达了一种反问的修辞手法,即只有在这样的美好春光中,这样的景色才显得格外迷人。诗人似乎在自问自答,强调了春天景色的独特魅力。
最后两句,“犹须一尊渌, 并遣百忧宽”表达了诗人在享受美景的同时,还需要一杯浊酒来助兴,以此消解心中的种种忧虑。这里的“犹须”意味着尽管眼前的风景已经足够美好了,但为了更好地放松心情,还是需要一点酒精的作用。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也透露出他在旅途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心理状态。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与外部景色的和谐统一,以及他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的一种精神上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