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念平原君,能于众中识
出处:《送宋中道太博倅广平》
宋 · 梅尧臣
行役无冬春,车马无南北。
急若机上梭,离别肠自织。
其间走声利,昼夜不能息。
晚得二友生,胸蜺吐五色。
各思强禄仕,安肯坐仰食。
一之毛遂乡,一之太伯国。
岂无颖脱才,可迈古风力。
明当隔大河,去路指斗极。
谁念平原君,能于众中识。
急若机上梭,离别肠自织。
其间走声利,昼夜不能息。
晚得二友生,胸蜺吐五色。
各思强禄仕,安肯坐仰食。
一之毛遂乡,一之太伯国。
岂无颖脱才,可迈古风力。
明当隔大河,去路指斗极。
谁念平原君,能于众中识。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宋中道太博倅广平》,表达了对友人宋中道赴任广平的离别之情以及对其才华和抱负的赞赏。诗中以“行役无冬春,车马无南北”描绘了友人频繁奔波劳碌的生活,暗示了他的忙碌与艰辛。接着,“急若机上梭,离别肠自织”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离别之痛如同织布机上的梭子,不断穿梭,触动心弦。
“其间走声利,昼夜不能息”揭示了官场的繁忙与追逐名利的氛围,而“晚得二友生,胸蜺吐五色”则赞美了宋中道及另一位朋友虽身处其中,但仍能保持高尚情操,犹如胸中彩虹般光彩照人。他们各有追求,一个选择仕途显达(“一之毛遂乡”),一个效仿古代贤人(“一之太伯国”),显示出他们的才华和决心。
最后两句“岂无颖脱才,可迈古风力”直接肯定了友人的杰出才能,认为他具备超越古人之风的力量。然而,“明当隔大河,去路指斗极”又预示着他们即将远隔千里,分别在即。诗人以“谁念平原君,能于众中识”表达对平原君般的慧眼识人能力的怀念,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未来仕途的期许和对离别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也寓含了对官场现实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