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向旧山寻得处,白云根蕟觅应迷
出处:《题新栽小松》
唐 · 刘得仁
满庭萧飒皆凡木,岂得飕飗似石溪。
雪夜枝柯疑画出,月中长短共人齐。
未知何日干天及,恐到秋来被鹤栖。
却向旧山寻得处,白云根蕟觅应迷。
雪夜枝柯疑画出,月中长短共人齐。
未知何日干天及,恐到秋来被鹤栖。
却向旧山寻得处,白云根蕟觅应迷。
注释
满庭:整个庭院。萧飒:形容风声凄凉。
凡木:普通的树木。
岂得:怎能。
飕飗:形容风声。
石溪:比喻风声清越。
雪夜:下雪的夜晚。
枝柯:树枝。
疑画出:好像从画中走出来。
月:月亮。
长短:高低。
共人齐:与人一样高。
未知:不知道。
何日:何时。
干天:直入云霄。
恐:恐怕。
鹤栖:鹤鸟栖息。
旧山:过去的山。
寻得处:寻找的地方。
白云根蕟:白云深处。
觅:寻找。
应迷:可能迷失。
翻译
庭院中满是寻常树木,怎能有如石溪般风声萧瑟?雪夜里树枝仿佛出自画中,月光下它们与人的高度相当。
不知何时能直插云霄,恐怕到秋天只能让鹤鸟栖息。
我回到那片旧山寻找,茫茫白云深处恐怕连我自己都会迷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深刻感悟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开篇“满庭萧飒皆凡木,岂得飕飗似石溪”两句,通过对比常见树木与特别如石溪般坚硬的小松,表达了诗人对于非凡事物的追求和赞美。
接着“雪夜枝柯疑画出,月中长短共人齐”写出了小松在雪夜中的静谧景象,以及它在月光下的挺拔姿态。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描绘,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未知何日干天及,恐到秋来被鹤栖”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担忧,以及担心小松未来可能遭受外界影响的担忧。这里的“干天及”是希望能够永远保持纯净无暇,“秋来被鹤栖”则是对未来的某种预感,鹤在此象征着孤独和超脱。
最后两句“却向旧山寻得处,白云根蕟觅应迷”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自然、寻找心灵寄托的愿望。“旧山”可能是指诗人曾经居住或熟悉的地方,“白云根蕟觅应迷”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境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小松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个人理想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