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毫端洒秋露,去国词愈伟全文

毫端洒秋露,去国词愈伟

宋 · 姜夔
斯文准乾坤,作者难屈指。
我从李郭游,知有徐孺子。
春风橘洲前,白月太湖尾。
怀哉来无期,玉唾炯在纸。
去年识仲氏,何啻空谷喜。
合并忽自天,颠倒见底里。
维君天下士,竹箭东南美。
胡不在石渠,诸公当料理。
千岩今林宗,泉石助风轨。
示疾不下堂,有句高八米。
此老笔砚交,诚斋古元礼。
毫端洒秋露,去国词愈伟
属闻都门别,回首即桑梓。
独怜苕溪上,垂榻俟行李。
烟波肯寻盟,归棹为君舣。

注释

斯文:指文雅的才情。
准乾坤:形容无比广阔。
李郭:泛指当时的知名人士。
徐孺子:指有德才的人。
春风橘洲:春天的橘洲景色。
玉唾:比喻珍贵的文字。
仲氏:姓仲的人。
石渠:古代皇家藏书之处。
风轨:风范和准则。
示疾不下堂:病重仍坚持不下床。
诚斋:南宋诗人杨万里号。
去国:离开国家或故乡。
桑梓:家乡。

翻译

他的才华如同天地般广阔,无人能出其右。
我曾与李郭等人一同游历,那时就认识了徐孺子。
在春风中漫步橘洲之前,欣赏着太湖尾部的皓月。
遗憾的是,他的到来没有定期,但他的才情如明珠般清晰可见。
去年结识仲氏,犹如在空谷中遇见知己,让我欣喜。
突然的相聚仿佛从天而降,让我对他的了解深入骨髓。
他是当世的杰出人才,如竹箭般优美,东南之地无人能及。
他本应在石渠那样的学术圣地,但未能如愿。
如今的他身处千岩之中,泉水岩石激发了他的风范和志向。
他病重仍不下床,诗篇却高洁如山,字句间充满力量。
这位老者与笔墨相伴,如同古代的诚斋先生和元礼一样。
他的笔下流淌着秋天的露珠,离国后诗词更加雄浑壮丽。
听说在京都分别,回头望去,家乡已在眼前。
特别怀念他在苕溪边的日子,榻边等待他的归来。
烟波浩渺中,我期待与他重聚,为他停泊归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姜夔对友人徐通仲和仲锡的敬仰与怀念之作。诗中称颂徐通仲学识深厚,如同天地间的至理,才华出众,堪比李郭之流,又提及他在橘洲春风中、太湖月色下的风采。诗人感叹与他们的交往如同空谷逢喜,相聚的缘分仿佛从天而降,揭示了徐通仲的高尚品格和才情。

诗中还提到徐通仲是天下名士,如竹箭般坚韧且优美,本应在朝廷石渠顾问,但诗人希望朋友们能帮助他实现这一理想。徐通仲虽身患疾病,仍坚持学问,其诗句高洁,犹如秋露般清新。诗人回忆与他们在都门的离别,感慨万分,想象徐通仲在苕溪边等待他的归来,期待能一同泛舟烟波,重续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表达了对徐氏兄弟的钦佩,也寄托了深厚的友情,展现了姜夔对文人雅士的敬仰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