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闻夜雨,声若万马溃
出处:《高台寺》
宋 · 项安世
高台夫如何,山后此为最。
手摩白云顶,足蹑飞鸟背。
我从樟树来,上上八十里。
向来所历峰,下视皆积块。
空中闻夜雨,声若万马溃。
却问山前人,天晴正收刈。
手摩白云顶,足蹑飞鸟背。
我从樟树来,上上八十里。
向来所历峰,下视皆积块。
空中闻夜雨,声若万马溃。
却问山前人,天晴正收刈。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高台夫:地名,可能指某个高处的村庄。山后:指山脉的后部。
最:形容词,表示极点或最高程度。
摩:抚摸,接触。
顶:顶部,这里指云顶。
足:脚。
蹑:踩,踏。
飞鸟背:形容极高之处,仿佛鸟儿的背部。
樟树:一种常绿乔木。
上上:连续两次向上,形容高度。
峰:山峰。
积块:堆积的土块,形容地面起伏不平。
夜雨:夜晚的雨。
溃:散乱,这里形容雨声宏大。
山前人:住在山前的人。
天晴:晴朗的天气。
收刈:收割庄稼。
翻译
高台夫这个地方怎么样?山后算是最壮观的。手触摸着白云之巅,脚踏在飞翔鸟儿的背上。
我从樟树林过来,已经攀登了八十里的路程。
回顾我走过的山峰,往下看都是堆积的土块。
在空中听到夜晚的雨声,如同万马奔腾般洪亮。
回头问山前的人,他们说天晴时正在收割作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项安世游历高台寺的壮观景象。他赞叹这座寺庙坐落在崇山峻岭之中,尤为高耸,仿佛是山后的巅峰。诗人徒步攀登,手抚云雾缭绕的山顶,脚踏飞鸟般的轻盈,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登高的艰辛与乐趣。
从樟树出发,诗人一路跋涉八十里,沿途所见的山峰在他眼中都显得矮小如积石。在高空中,他听到夜晚的雨声,如同万马奔腾般激荡,增添了神秘而壮丽的氛围。最后,诗人向山前的人询问天气情况,得知天晴之际正是农人们收割的好时节,这既体现了自然与农事的和谐,也暗含了诗人对人间烟火的关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高台寺的雄奇风光以及诗人登山的豪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平凡生活的亲近和对自然节奏的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