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入涓滴太分明,醉游汗漫真混成,客与主人俱忘形
出处:《寄题黄舜卿双溪阁》
宋 · 曾丰
山无背宅宅何胜,门未纳溪溪是剩。
一阁翚飞若见招,双溪蟠屈如回应。
有酒不容阁生尘,无诗莫与溪写真。
秋碧澄寒石齿齿,春黄涨暖风鳞鳞。
有如此水皆诗思,半酣还痒客之技。
气之浊者客勿讳,主人胸中有泾渭。
味之美者客勿矜,主人胸中有淄渑。
辨入涓滴太分明,醉游汗漫真混成,客与主人俱忘形。
一阁翚飞若见招,双溪蟠屈如回应。
有酒不容阁生尘,无诗莫与溪写真。
秋碧澄寒石齿齿,春黄涨暖风鳞鳞。
有如此水皆诗思,半酣还痒客之技。
气之浊者客勿讳,主人胸中有泾渭。
味之美者客勿矜,主人胸中有淄渑。
辨入涓滴太分明,醉游汗漫真混成,客与主人俱忘形。
拼音版原文
翻译
山没有背面,房屋怎能比得过它的美?溪流未被纳入,反而显得更加自在。一座阁楼飞翔般引人入胜,两条溪流蜿蜒曲折仿佛在回应。
有酒的地方,阁楼不会积满灰尘;无诗之时,溪流无法记录真实。
秋天的碧波清澈寒冷,石头像牙齿般清晰可见;春天的黄水上涨,温暖的风吹过,水面泛起鳞纹。
这样的水激发诗人的灵感,半醉时分,游者技艺更佳。
气息浑浊的人无需避讳,主人心中自有是非分明。
味道美妙的食物,客人不必自夸,主人胸中自有优劣之分。
分辨事物过于细微,醉酒后游历广阔天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忘却了形体的束缚。
注释
背宅:背面的房屋。纳溪:接纳溪流。
翚飞:形容阁楼飞檐翘角。
蟠屈:蜿蜒曲折。
不容阁生尘:不允许阁楼积尘。
写真:描绘真实的景象。
石齿齿:形容石头清晰可见。
春黄:春天的黄色(可能指水色)。
泾渭:比喻是非分明。
淄渑:比喻优劣之分。
混成:融为一体。
鉴赏
这首宋诗《寄题黄舜卿双溪阁》是曾丰所作,以山水为背景,描绘了双溪阁的景致和诗人的情感体验。首句“山无背宅宅何胜,门未纳溪溪是剩”形象地写出溪流环绕宅院的自然之美,仿佛山水主动邀请阁楼的存在。接下来,“一阁翚飞若见招,双溪蟠屈如回应”运用比喻,描绘阁楼的飞檐与溪流的曲折相映成趣,如同在对话一般。
诗中“有酒不容阁生尘,无诗莫与溪写真”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欣赏,认为只有美酒和诗才能真正匹配这样的山水。接着,诗人通过“秋碧澄寒石齿齿,春黄涨暖风鳞鳞”描绘四季变化中的溪水景色,富有动态感。
“有如此水皆诗思,半酣还痒客之技”进一步强调了山水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而“气之浊者客勿讳,主人胸中有泾渭”则暗示了主人胸怀坦荡,不拘小节。最后,“味之美者客勿矜,主人胸中有淄渑”赞美主人品味高雅,懂得区分美恶,而“辨入涓滴太分明,醉游汗漫真混成,客与主人俱忘形”则表达了诗人与主人在美景中忘却世俗,达到心灵交融的境界。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山水为载体,展现了诗人与主人的友情以及对自然美的深深热爱,语言优美,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