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生瘴气,疾者无不死
出处:《刘将军诗》
元 · 杨载
交趾小蛮夷,去国将万里。
土产无异物,其人状如鬼。
湿热生瘴气,疾者无不死。
天兵虽南征,弃之良有以。
往年鄂州省,绥靖失其理。
交驰赤白囊,来告犯边鄙。
遣人觇虚实,在廷孰可使。
矫矫刘将军,一旦备行李。
有才兼文武,不但善弧矢。
深入险恶地,限敌才一水。
介者数百人,视之若蝼蚁。
移文至其国,诘问事终始。
指摘中利害,文辞更深美。
报书礼甚恭,敝邑何敢尔。
疆吏争怨隙,搆煽乃为此。
贿赂却勿受,足以振纲纪。
威声闻远方,一边祸为弭。
国家方全盛,武备不可弛。
如此将帅才,宜歌宿卫士。
土产无异物,其人状如鬼。
湿热生瘴气,疾者无不死。
天兵虽南征,弃之良有以。
往年鄂州省,绥靖失其理。
交驰赤白囊,来告犯边鄙。
遣人觇虚实,在廷孰可使。
矫矫刘将军,一旦备行李。
有才兼文武,不但善弧矢。
深入险恶地,限敌才一水。
介者数百人,视之若蝼蚁。
移文至其国,诘问事终始。
指摘中利害,文辞更深美。
报书礼甚恭,敝邑何敢尔。
疆吏争怨隙,搆煽乃为此。
贿赂却勿受,足以振纲纪。
威声闻远方,一边祸为弭。
国家方全盛,武备不可弛。
如此将帅才,宜歌宿卫士。
鉴赏
这首《刘将军诗》由元代诗人杨载所作,通过对刘将军南征交趾的描述,展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诗中首先描绘了交趾地区的小蛮夷,远离本土,环境恶劣,气候湿热,易生瘴气,对人健康构成极大威胁。接着,诗人指出朝廷在以往的绥靖政策上有所失策,导致交趾地区发生边境冲突。在这样的背景下,朝廷需要派遣一位有能力的将领前往平定局势。
刘将军被选中,他不仅具备文武双全的才能,还擅长箭术。面对险恶之地,他率领数百名士兵,展现出非凡的勇气与智慧。深入敌境,仅凭一条河流作为边界,他以少胜多,将敌人视若蝼蚁,显示了其战略眼光和战术能力。
刘将军抵达交趾后,通过外交手段,向当地传达了朝廷的意图,并通过文书明确指出问题的起因与后果,同时指出了其中的利益关系与危害,言辞深美,既表达了诚意,又不失威严。交趾方面对此表示恭敬,承认错误,并承诺不再犯。
然而,地方官员之间存在矛盾与争斗,有人试图煽动事端,企图从中渔利。刘将军坚决拒绝了这些贿赂,维护了朝廷的纲纪,展现了其廉洁自律的品格。他的行动不仅震慑了敌人,也稳定了边境局势,使得祸患得以缓解。
最后,诗人赞扬了刘将军的才能,认为他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应当受到歌颂与尊敬,体现了对优秀将领的推崇与对国家安全的重视。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刘将军的英勇与智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状况和军事策略,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