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不能宽国之利,下不能饱尔之饥
出处:《食糟民》
宋 · 欧阳修
田家种糯官酿酒,榷利秋毫升与斗。
酒沽得钱糟弃物,大屋经年堆欲朽。
酒醅瀺灂如沸汤,东风来吹酒瓮香。
累累罂与瓶,惟恐不得尝。
官沽味醲村酒薄,日饮官酒诚可乐。
不见田中种糯人,釜无糜粥度冬春。
还来就官买糟食,官吏散糟以为德。
嗟彼官吏者,其职称长民。
衣食不蚕耕,所学义与仁。
仁当养人义适宜,言可闻达力可施。
上不能宽国之利,下不能饱尔之饥。
我饮酒,尔食糟。
尔虽不我责,我责何由逃。
酒沽得钱糟弃物,大屋经年堆欲朽。
酒醅瀺灂如沸汤,东风来吹酒瓮香。
累累罂与瓶,惟恐不得尝。
官沽味醲村酒薄,日饮官酒诚可乐。
不见田中种糯人,釜无糜粥度冬春。
还来就官买糟食,官吏散糟以为德。
嗟彼官吏者,其职称长民。
衣食不蚕耕,所学义与仁。
仁当养人义适宜,言可闻达力可施。
上不能宽国之利,下不能饱尔之饥。
我饮酒,尔食糟。
尔虽不我责,我责何由逃。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田家:农家。糯:糯米。
官酿酒:官府酿酒。
榷利:谋取利益。
斗:斗量单位。
糟弃物:废弃的酒糟。
大屋:大仓库。
堆欲朽:堆积如山,快要腐烂。
酒醅:发酵的酒液。
瀺灂:翻滚。
东风:春风。
累累罂与瓶:满屋的酒罂和酒瓶。
官沽:官府酿造的酒。
村酒:乡村自酿的酒。
釜无糜粥:家中没有米粥。
长民:管理百姓。
衣食不蚕耕:不亲身耕织。
义与仁:仁义之道。
我责何由逃:我怎能逃避责任。
翻译
农家种植糯米,官府酿酒谋利,秋季征收斛斗多卖酒换钱,剩下的酒糟堆积如山,快要腐烂
发酵的酒液翻滚,东风吹过,酒香四溢
满屋的酒罂和酒瓶,只担心尝不够
官酒味道醇厚,乡村自酿则淡薄,每日喝官酒确实快乐
看不到田间种糯的农夫,家中没有米粥度过冬春
他们还得来官府买糟食,官员分发糟粕以示恩惠
唉,那些官员,名义上管理百姓
他们不亲自耕织,却谈论仁义的道理
仁该养人,义应合适,言语能传达,力量能实施
他们上不能为国家谋福利,下不能解决你的饥饿问题
我喝酒,你吃糟,虽然你不怪我,但我怎能逃避责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食糟民》,通过描绘田家种糯酿酒而官府榷利取酒的情景,反映了社会不公和官员的失职。诗的前四句写田家辛苦劳作酿出的酒,却被官府以高价垄断,剩余的糟粕堆积如山。接着,诗人通过“酒醅瀺灂”、“累累罂与瓶”的生动画面,展现了官酒的醇厚和人们对它的渴望。
然而,田家自身却贫困至极,连基本的粮食都不能自给,只能依靠官府的糟粕度日。诗人批评官吏只知敛财,不顾百姓疾苦,他们口称“长民”(管理民众),却未能履行养育百姓的仁义责任。最后,诗人感慨官吏的言行不一,既不能为国家谋福利,也不能解决民间的饥饿问题,自己享受美酒,让百姓食糟,这种不平等令人深感忧虑。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通过对比手法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和官员的失职,表达了对公正和仁政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