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视有漏因,已悟影与魔
出处:《东林社》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陶公八十日,解组归山阿。
觉今若不早,我日十倍过。
开涂刬荆棘,斧缺且无柯。
赖尔东林社,招我南山歌。
回视有漏因,已悟影与魔。
有求不补失,无亏所成多。
坐断前后际,不须辩维摩。
觉今若不早,我日十倍过。
开涂刬荆棘,斧缺且无柯。
赖尔东林社,招我南山歌。
回视有漏因,已悟影与魔。
有求不补失,无亏所成多。
坐断前后际,不须辩维摩。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杨维桢的《东林社》,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人生观的省思。首句“陶公八十日,解组归山阿”以陶渊明八十岁辞官归隐为典,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高尚情操。接下来,“觉今若不早,我日十倍过”表达出诗人意识到人生短暂,若不尽早追求内心向往,将错失更多。
“开涂刬荆棘,斧缺且无柯”运用比喻,形容人生道路上的艰难困苦,暗示自己决心披荆斩棘,即使工具简陋也不放弃追求。诗人接着感谢“东林社”这个精神寄托,如同南山之歌,给予他慰藉和力量。“回视有漏因,已悟影与魔”表明诗人已经看破世事虚幻,认识到欲望和执着是束缚心灵的影子和魔障。
“有求不补失,无亏所成多”强调了知足常乐,不贪求过多反而能避免失去,收获更多内心的丰盈。最后,“坐断前后际,不须辩维摩”表达了诗人超越对立,达到心境空灵,无需再与人辩论或比较,达到了佛教中维摩诘所说的“不二法门”。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语言质朴,体现了杨维桢在乱世中寻求内心宁静和人生智慧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