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岂解忘吴语,双褋偏能学楚歌
出处:《江仲嘉九歌堂》
明 · 欧大任
卜筑西堂发兴多,新安江浅泛烟波。
扁舟岂解忘吴语,双褋偏能学楚歌。
使者颇曾观乐否,词人其奈反骚何。
应知载酒时来问,莫遣山窗长薜萝。
扁舟岂解忘吴语,双褋偏能学楚歌。
使者颇曾观乐否,词人其奈反骚何。
应知载酒时来问,莫遣山窗长薜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卜筑西堂的兴致与对新安江美景的欣赏。首联“卜筑西堂发兴多,新安江浅泛烟波”以“卜筑”点明建屋之意,而“发兴多”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一行动充满热情和期待。接着,“新安江浅泛烟波”一句,生动地展现了江面的宁静与朦胧之美。
颔联“扁舟岂解忘吴语,双褋偏能学楚歌”运用对比手法,扁舟虽小,却承载着诗人的情感与思绪,即使在旅途中,也难以忘记故乡的语言,而双褋(可能指乐器或某种器具)却能学习楚地的歌曲,暗示了文化的交融与传递。
颈联“使者颇曾观乐否,词人其奈反骚何”转而探讨文化与交流的主题,通过假设使者的观察与词人的创作,反映了对文化多样性和交流价值的思考。
尾联“应知载酒时来问,莫遣山窗长薜萝”则表达了诗人对访客的期待,希望他们能常来询问,避免山中窗户因长时间无人照料而长满薜萝,象征着对知识与友情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还蕴含了对文化传承、交流与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的情怀与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