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承学士,每每束高阁
出处:《周秦诸子》
清 · 张洵佳
七国纵横时,奇才草野伏。
长揖入深山,著书藏满屋。
各成一家言,淋漓摅蕴蓄。
申韩尚刑名,老庄外尘俗。
深刻入毫芒,超旷豁心目。
其馀诸子书,住处俱堪读。
即彼墨家言,智巧开新学。
格物考工家,触类资先觉。
可见周秦人,著书皆名宿。
祇惜挟偏锋,议论参纯驳。
所以承学士,每每束高阁。
遐哉四子书,饫人如菽粟。
尼山与峄山,天外高峰矗。
长揖入深山,著书藏满屋。
各成一家言,淋漓摅蕴蓄。
申韩尚刑名,老庄外尘俗。
深刻入毫芒,超旷豁心目。
其馀诸子书,住处俱堪读。
即彼墨家言,智巧开新学。
格物考工家,触类资先觉。
可见周秦人,著书皆名宿。
祇惜挟偏锋,议论参纯驳。
所以承学士,每每束高阁。
遐哉四子书,饫人如菽粟。
尼山与峄山,天外高峰矗。
鉴赏
此诗描绘了周秦时期诸子百家的学术盛况,以及他们各自独特的思想贡献。诗人以“七国纵横时”开篇,形象地描绘了那个时代群雄并起、学术思潮激荡的背景。接着,诗人通过“奇才草野伏”、“长揖入深山”等语句,展现了诸子们远离尘嚣、潜心研究的精神风貌。
诗人进一步阐述了诸子们的学术成就,他们各自建立了独特的学说体系,“各成一家言”,这些学说深入细微之处,又高远超脱,既严谨深刻,又开阔视野。诗中提到了法家的申韩、道家的老庄,以及墨家、格物考工家等不同流派,展示了诸子百家在政治、哲学、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影响。
然而,诗人也指出了诸子学说中的局限性,“挟偏锋,议论参纯驳”,即某些学说可能过于偏激或存在矛盾之处。这反映了诗人对学术多样性和包容性的思考。
最后,诗人将目光投向了儒家的孔子和道家的庄子,以“尼山与峄山,天外高峰矗”来比喻他们的思想高度,表达了对古代圣贤智慧的敬仰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周秦时期诸子百家的学术成就,也反思了学术发展中的问题,体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