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将大手挽恒河,引得龙来地起波
出处:《赠野牛》
宋 · 杨简
曾将大手挽恒河,引得龙来地起波。
何待砚池藏滴水,工夫元不费揩磨。
何待砚池藏滴水,工夫元不费揩磨。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恒河:印度著名的河流,象征着巨大和永恒。龙: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这里可能象征力量或奇迹。
砚池:古代书写工具,用于研磨墨汁。
揩磨:擦拭,这里指书写时的磨墨过程。
翻译
他曾以巨手挽起恒河之水,此举惊动了地上的龙,引发滔天波澜。又何必等待砚池中积聚点滴墨水,因为这功夫本就不需要花费在擦拭上。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简的作品《赠野牛》,通过对比和想象,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才华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首句“曾将大手挽恒河”运用夸张的手法,把挽河水与古代神话相联系,表现出一种非凡的力量和气魄。接着,“引得龙来地起波”则是通过引动龙而激发波澜,以此象征诗人对文学艺术的掌握与驾驭能力。
在后两句中,“何待砚池藏滴水”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字和墨汁的珍视,暗示着对书写和创作的重视。最后,“工夫元不费揩磨”则是强调诗人在文学上的造诣和勤勉,不需要过多修饰即能达到完美。
整首诗通过水的形象与龙的神话,展现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自信和追求,以及对文字工夫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