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边几叶晚花落,天际一钩明月弯
出处:《梦中得五十六字》
宋 · 白玉蟾
醉醒曳杖访松关,正在黄昏杳霭间。
既去复来秋后暑,似无还有雨中山。
涧边几叶晚花落,天际一钩明月弯。
自觉馀烟埋屐齿,行行印破藓痕班。
既去复来秋后暑,似无还有雨中山。
涧边几叶晚花落,天际一钩明月弯。
自觉馀烟埋屐齿,行行印破藓痕班。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曳杖:拄杖。杳霭:云雾缭绕。
复来:再次回来。
雨中山:雨中的山景。
晚花:傍晚的花朵。
一钩明月:一弯明月。
馀烟:残留的烟雾。
屐齿:木屐的齿痕。
藓痕班:苔藓的斑点。
翻译
酒醒后拄杖漫步探访松林关隘,正值黄昏时分,云雾缭绕。已经离去又返回,秋天之后的暑气未消,仿佛有若无,雨中山景更显朦胧。
山涧边,傍晚时分零星几片花朵凋落,天边挂着一弯明亮的月牙。
我自觉余下的烟雾模糊了鞋底的痕迹,每一步都印在苔藓斑驳的小路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黄昏时分访松关的景象,通过"醉醒曳杖"两字,可感受到诗人一种悠闲自得、不羁的生活态度。"正在黄昏杳霭间"则设定了一种淡淡的暮色氛围,给人以宁静和深远之感。
接下来的"既去复来秋后暑,似无还有雨中山"表现了诗人对于时光流转的感慨。秋天过后,暑气依旧,但似乎已经没有了夏日的豪放与热烈,给人以一种物是人非的哀愁。
"涧边几叶晚花落"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山谷景象,晚花轻轻飘落,增添了一份淡雅之情。"天际一钩明月弯"则将视线提升至天际,远处的明月如同一个弯弯的玉钩,勾勒出夜空的轮廓。
最后两句"自觉馀烟埋屐齿,行行印破藓痕班"中,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细微变化的观察,表达了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境。这里的"馀烟"指的是山间的薄雾或是树木间散发的清香,而"屐齿"则是古代行走时所穿的鞋子前端,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在自然中留下的脚印。"藓痕班"意味着长满苔藓的小径,时间的痕迹被大自然悄无声息地抚平。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精细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于时光流转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