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假令长富贵,消得几春秋全文

假令长富贵,消得几春秋

出处:《寿藏十韵
宋 · 叶茵
门限何须铁,因为浅近谋。
假令长富贵,消得几春秋
寿固缘心地,人谁免首丘。
子能忘后虑,是亦慕前脩。
茧室名犹在,鱼山志可求。
回冈许埋骨,吉兆协眠牛。
懒作化台号,何妨引客游。
不愁饱蝼蚁,最喜近松楸。
物变终于尽,吾生行且休。
年年春色里,洗勺听溪流。

拼音版原文

ménxiàntiěyīnwèiqiǎnjìnmóu

jiǎlìngchángguìxiāochūnqiū

寿shòuyuánxīnrénshuímiǎnshǒuqiū

néngwànghòushìqiánxiū

jiǎnshìmíngyóuzàishānzhìqiú

huígāngmáizhàoxiéniúmián

lǎnzuòhuàtáihàofángyǐnyóu

chóubǎolóuliángjìnsōngqiū

biànzhōngjìnshēngxíngqiěxiū

niánniánchūnguǒsháotīngliú

注释

浅近:简单易行。
富贵:富裕显赫的地位。
心地:内心,品德。
首丘:指故乡,古人死后要归葬故土。
茧室:比喻简朴的生活。
鱼山:可能指代理想或目标。
化台: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高台。
蝼蚁: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松楸:松树和楸树,常用于墓地。
洗勺:清洗心灵,比喻净化思想。

翻译

何必设坚固门槛,浅显计划已足够。
纵使长久富贵,又能享受多少时日。
长寿本源于内心的平和,谁能避免对故乡的思念。
若能忘却身后忧虑,也是向往先贤的修为。
虽然蚕茧小屋的名声仍在,鱼山的志向也能追求。
允许我回归山岗,安葬于此,吉祥的预兆伴随睡牛的鸣叫。
我不愿称王建台,不妨邀请友人一同游览。
不担忧蝼蚁侵扰,只喜靠近松柏坟墓。
世间万物终有尽头,我的人生也将接近终点。
每年春天,我都在溪流边洗涤心灵,倾听流水声。

鉴赏

这首诗歌颂的是一种超脱世俗的隐逸生活。开篇"门限何须铁,因为浅近谋"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不需要复杂或奢侈,只愿意过简单亲近自然的生活。"假令长富贵,消得几春秋"则是说即便拥有长久的富贵,也不过是度过几个春秋而已,这里表现了诗人对物质财富的淡泊。

接着"寿固缘心地,人谁免首丘"意味着生命的长度与内心的坚固有关,每个人都难免一死,这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下句"子能忘后虑,是亦慕前脩"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子孙能够忘掉后顾之忧,像古人那样追念先祖的美德。

接下来"茧室名犹在,鱼山志可求"中"茧室"指的是简陋的居所,而"鱼山"则是隐逸之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并希望能够追寻这种精神追求。"回冈许埋骨,吉兆协眠牛"则是在说愿意在回归自然的冈上安葬自己的遗骸,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此后"懒作化台号,何妨引客游"表达了诗人不愿意去建造华丽的名堂,只希望能够邀请朋友来访,享受简单而宁静的生活。"不愁饱蝼蚁,最喜近松楸"则是说诗人不为日常的饮食所困扰,最喜欢接近自然,如同松树和楸树一般。

最后两句"物变终于尽,吾生行且休。年年春色里,洗勺听溪流"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悟,以及希望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享受自然之美,每年都能够在春天的景色中洗净尘埃,聆听溪水的流淌声。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返璞归真以及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