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僧一蒲团,钟动众僧坐
出处:《雨花庵题壁》
明 · 释霁月
一僧一蒲团,钟动众僧坐。
日暮经梵声,松风相与和。
于此得清閒,胡受俗尘挫。
兴生即可游,神疲即可卧。
人生天地间,但勿作昏惰。
书此告后人,万虑庶可破。
日暮经梵声,松风相与和。
于此得清閒,胡受俗尘挫。
兴生即可游,神疲即可卧。
人生天地间,但勿作昏惰。
书此告后人,万虑庶可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雨花庵中静坐修行的情景,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氛围。首句“一僧一蒲团”简洁地勾勒出画面的核心元素——一位僧人坐在蒲团上,暗示了他内心的平静与专注。接着,“钟动众僧坐”描绘了寺庙中钟声响起,众僧随之而坐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庄严而又和谐的气氛。
“日暮经梵声,松风相与和”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自然的和谐。日落时分,诵经之声与松林间的微风相互应和,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妙,也暗示了僧人修行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
“于此得清閒,胡受俗尘挫”表达了僧人通过修行获得心灵的自由与解脱,远离世俗的纷扰与束缚。这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是许多寻求内心平静之人所向往的境界。
“兴生即可游,神疲即可卧”则体现了僧人的生活态度,即在精神饱满时尽情探索与游历,在身心疲惫时则安于休息。这种随性而为的生活方式,强调了内心的自由与平衡。
最后,“人生天地间,但勿作昏惰”是对所有人的劝诫,提醒人们珍惜生命,避免沉沦于懒惰与无为之中。这句话富有哲理,鼓励人们积极面对生活,追求有意义的存在。
“书此告后人,万虑庶可破”则是诗人对后世的寄语,希望人们能从这首诗中汲取智慧,摆脱烦恼与忧虑,寻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哲思,展现了僧人修行生活的美好与超脱,同时也传递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与对个人修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