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与子皆逝,诗今谁为新
出处:《书文与可墨竹,并叙》
宋 · 苏轼
笔与子皆逝,诗今谁为新。
空遗运斤质,却吊断弦人。
空遗运斤质,却吊断弦人。
注释
笔:写作工具,这里指诗人。逝:去世。
诗:诗歌。
新:新颖,创新。
空遗:空留。
运斤质:比喻高超的技艺或才华。
却吊:安慰,悼念。
断弦人:比喻失去创作能力或失去灵感的人。
翻译
笔和主人已离去,现今还有谁能创作新的诗歌。只留下那挥舞斧头的技艺,去安慰那些失去音律的人。
鉴赏
此诗是北宋文学家、思想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从这短暂的四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书法与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无限留恋。
“笔与子皆逝,诗今谁为新。”这里,“笔”指的是书法之笔,“子”则是古代乐器之一,如琴、瑟等。诗人表达了对过去辉煌文化艺术的怀念,以及面对当下似乎已经找不到能创作出新的美好诗歌和音乐的人才时所产生的无奈与忧虑。
“空遗运斤质,卻吊断弦人。”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景象。“空遗”意味着只剩下空有其名,“运斤质”则指的是古代工匠们精湛的技艺,这里用来比喻书法艺术;“却吊断弦人”则是对音乐家或乐器的失落,诗人感慨于这些艺术如同断了的琴弦,无人能够继续它们的生命力。
苏轼在这里传达了一种对于文化传承和个人才华流逝的哀愁。他的文字里充满了对过往美好事物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的无力感。这也反映出他个人的处境——在宋代社会中,苏轼经历了政治上的起伏和个人生活的变迁,这些都可能是他产生这些情感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