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出登高独举觞,晚携馀兴到柴桑
出处:《九日之夕过黎惟仁紫芝山房兼怀燕京亲友》
明 · 区大相
晨出登高独举觞,晚携馀兴到柴桑。
枫林扫叶摇霜月,芝室披云冷石床。
往日龙山高会少,故人雁塞尺书长。
今宵且共东篱醉,何必还寻落帽狂。
枫林扫叶摇霜月,芝室披云冷石床。
往日龙山高会少,故人雁塞尺书长。
今宵且共东篱醉,何必还寻落帽狂。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诗人于秋日九月九日傍晚时分,独自前往友人紫芝山房的情景。诗中以“晨出登高独举觞”开篇,展现诗人清晨独自登山饮酒的孤独与洒脱。接着,“晚携馀兴到柴桑”,描述了诗人傍晚时分带着余兴来到友人家中的情景。
“枫林扫叶摇霜月,芝室披云冷石床”两句,运用生动的自然景象,枫叶在霜月下飘落,芝室在云雾中显得格外幽静,冷石床则衬托出环境的清冷与雅致。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季节的变换,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
“往日龙山高会少,故人雁塞尺书长”两句,通过对比往昔与今日,表达了对过去相聚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龙山高会象征着过去的欢聚,而雁塞尺书则代表了与友人的遥远距离和通信的不易。
最后,“今宵且共东篱醉,何必还寻落帽狂”两句,诗人邀请友人一同在东篱下饮酒畅谈,享受当下,不必再去追求古代文人那种放浪形骸的狂态。这既是对友情的珍惜,也是对现实生活的满足与欣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态度的思考,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