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未报歌三箭,乐府徒传舞两娃
出处:《次友人书怀 其二》
宋 · 张元干
肠断春风杨柳花,中原何日再京华。
将军未报歌三箭,乐府徒传舞两娃。
会见敌营如竹破,不应淮甸又兵加。
频年寒食常为客,强索芳樽乐有涯。
将军未报歌三箭,乐府徒传舞两娃。
会见敌营如竹破,不应淮甸又兵加。
频年寒食常为客,强索芳樽乐有涯。
注释
肠断:形容极度悲伤,心如刀割。京华:指京城的繁华景象。
三箭:可能指过去的战功或承诺。
淮甸:淮河地区,古代地名。
频年:连续多年。
寒食: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前一天,禁烟火以祭祖。
强索:勉强寻求。
芳樽:美酒,泛指酒杯。
乐有涯:指寻求快乐只能暂时缓解痛苦。
翻译
心痛如断肠,春风中杨柳飘花,不知何时才能重返中原繁华之地。英勇的将军还未报答当年三箭之恩,只留下乐府传唱的双娃舞曲。
面对敌营,我军如同利剑破竹,却不料淮甸又增兵,形势紧张。
多年在寒食节常常漂泊他乡,勉强寻求杯酒之乐,聊以自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元干的作品,名为《次友人书怀(其二)》。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对故土和亲朋好友思念之情的诗句,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战争的忧虑和生活的无奈。
"肠断春风杨柳花,中原何日再京华。"
这两句描绘了春天景色与内心的相互作用,杨柳花在春风中飘扬,使得诗人对于远离家乡、身处异地的痛苦感受倍增。"肠断"形象地表达了这种思念之情的深切,而"何日再京华"则表达了对故土的渴望。
"将军未报歌三箭,乐府徒传舞两娃。"
这两句通过历史上的故事——将军在战场上还未来得及报告战果就射出了三支箭,而后世只记得《乐府》中的歌舞——表达了英雄业绩不被后人所了解的遗憾,以及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常。
"会见敌营如竹破,不应淮甸又兵加。"
这里诗人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场景,敌军像竹笋一样被击破,但战争并没有因此而结束,反而是战事不断地加剧,这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与对战争的厌恶。
"频年寒食常为客,强索芳樽乐有涯。"
最后两句则写出了诗人长期客居他乡,对于传统节日如寒食节的怀念。虽然生活中还有些许欢乐,但这些都无法弥补离家出走的孤独与寂寞。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历史故事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乡愁和对战争的反思,同时也映射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