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宗至德大圣皇帝挽歌词三首(其一)
唐 · 武元衡
桥山同轨会,轩后葬衣冠。
东海风波变,西陵松柏攒。
鼎湖仙已去,金掌露宁乾。
万木泉扃月,空怜凫雁寒。
东海风波变,西陵松柏攒。
鼎湖仙已去,金掌露宁乾。
万木泉扃月,空怜凫雁寒。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武元衡的作品,属于挽歌词。挽歌是一种哀悼先人的文体,而挽歌词则是在这种文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通常用来缅怀逝去的人或事。
从这首诗来看,它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既有对逝者的追念,也蕴含着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桥山同轨会,轩后葬衣冠"表达了人们在桥边聚集,共悼先人的情形;"东海风波变,西陵松柏攒"则是通过对比来强调自然界的变化无常与不朽之物的永恒。"鼎湖仙已去,金掌露宁乾"中,“鼎湖”可能指的是一个特定的地点,而“金掌”一词,则带有一种超脱尘世、崇高净洁的意象。
接下来的"万木泉扃月,空怜凫雁寒"则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思。这里“万木”指的是众多的树木,“泉扃月”形象地描绘了夜深人静时,泉水声响起,如同锁住了月亮;"空怜凫雁寒"则是诗人对那些孤独飞翔的鸟儿(凫雁)产生了一种无尽的哀愍之情。
总体来说,这首挽歌词以其深沉的意境、精美的构图和细腻的情感,展示了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它不仅是对逝者的一种缅怀,也是一种对生命易逝和自然永恒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