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项烈妇唐氏挽诗赏析

项烈妇唐氏挽诗

明 · 刘崧
寇截新林渡,风惊下濑船。
死能同母逝,生或愧身全。
抱石云漂海,沈珠月在渊。
义门重光烈,千古照龙泉。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刘崧的《项烈妇唐氏挽诗》描绘了一位英勇女性的事迹。首句“寇截新林渡”展现了战乱中敌寇侵袭的情景,渡口成为战场;“风惊下濑船”则进一步渲染紧张气氛,连风都似乎被战争所惊动。

诗中对唐氏的赞颂集中在后四句:“死能同母逝,生或愧身全。”她选择与母亲共赴生死,表现出高尚的节操和对家庭的深深挚爱,即使在生存面前也感到愧对保全自身。接下来,“抱石云漂海,沈珠月在渊”运用象征手法,将她的牺牲比作抱石沉海的壮举,如同明珠深藏于深渊,形象地刻画出她的坚毅与不凡。

最后两句“义门重光烈,千古照龙泉”总结了她的英勇事迹,强调她的大义精神如同家族的荣耀再次照亮,永远铭记在历史长河中的龙泉之地。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高度赞扬了这位烈妇的忠贞与勇气。

词语解释

抱石的意思:(1).怀抱石头。谓投水或被投水而死。《韩诗外传》卷一:“ 申徒狄 非其世……遂抱石而自沉於河。” 元 柯丹邱 《荆钗记·祭江》:“指望松萝相倚,谁想你抱石含寃!” 明 张煌言 《吊熊雨殷相公》诗:“半壁雄才终抱石,三台杀气已成虹。” 清 珠泉居士 《续板桥杂记·轶事》:“生负气出门,进退无所,躑躅于 利涉桥 上,将为抱石之谋。”(2).犹抱璞。 唐 李白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诗:“抱石耻献玉,沉泉笑探珠。”参见“ 抱璞 ”。...

光烈的意思:大业,伟绩。《书·洛诰》:“王命予来,承保乃文祖受命民,越乃光烈考 武王 ,弘朕恭。” 孔 传:“於汝大业之父 武王 ,大使我恭奉其道。” 汉 王符 《潜夫论·赞学》:“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莫良於学矣。”《明史·余煌传》:“请謚,则当思先帝光烈未昭。” 郭沫若 《十年建国增徽识》诗:“最高光烈归於党,领导群伦有纪纲。”...

龙泉的意思:(1).宝剑名。即龙渊。 汉 王充 《论衡·率性》:“棠谿鱼肠之属,龙泉太阿之辈,其本鋌山中之恒铁也。”(2).泛指剑。 唐 李白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诗:“寧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 王琦 注:“龙泉即龙渊也, 唐 人避 高祖 讳,改称龙渊曰龙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 张珙 如愚,酬志了三尺龙泉万卷书; 鶯鶯 有福,稳请了五花官誥七香车。” 清 宋玉叔 《<述哀>题后》诗:“我有父兄千载恨,对君霑血拂龙泉。”(3).喻行事果断。 唐 杨炯 《益州温江县令任晃神道碑》:...

漂海的意思:◎ 漂海,飘海 piāohǎi,piāohǎi[go overseas] 出海,去海外我漂海出洋,三年没有回家...

千古的意思:[释义](1) (名)长远的年代。 (2) (名)婉辞;哀悼死者;表示永别。 [构成]偏正式:千(古...

石云的意思:山石间通起的云气。 唐 李贺 《黄头郎》诗:“玉瑟调青门,石云湿黄葛。” 王琦 汇解:“云气触石而出,故曰石云。”...

同母的意思:谓同一母亲所生。《礼记·檀弓上》:“ 公叔木 有同母异父之昆弟死,问於 子游 。”《史记·秦本纪》:“ 武公 弟 德公 ,同母 鲁姬子 。”《晋书·祖纳传》:“﹝ 纳 ﹞弟 约 与 逖 同母,偏相亲爱。”...

下濑的意思:(1). 汉 代将军名号。《汉书·南粤传》:“故归义 粤 侯二人为戈船、下瀨将军,出 零陵 ,或下 离水 ,或抵 苍梧 。”(2).指水军。 唐 李峤 《军师凯旋自邕州顺流舟中作》诗:“尚想 江陵 阵,犹疑下濑师。” 唐 张仲素 《涨昆明池赋》:“獱獭呈形,有类於文身之俗;鳧鷖乱响,如习乎下瀨之师。”(3).指下濑船。 清 吴伟业 《桃核船》诗:“ 汉 家水战习 昆明 , 曼倩 偷来下瀨横。”详“ 下瀨船 ”。...

新林的意思:(1).初植的树林。《吕氏春秋·谕大》:“井中之无大鱼也,新林之无长木也。”(2).开春后刚抽芽长叶的树林。 唐 储光羲 《寄孙山人》诗:“新林二月孤舟还,水满清江花满山。”...

义门的意思:(1).旧谓尚义的门族。《新唐书·孝友传·裴敬彝》:“曾祖 子通 , 隋 开皇 中以太中大夫居母丧,哭丧明,有白乌巢冢樾。兄弟八人皆有孝名,詔表门闕。世谓义门 裴氏 。”(2).旧时为表彰尚义之家而建立的牌坊。《宋史·孝义传·陈兢》:“ 伯宣 子 崇 为 江州 长史,益置田园,为家法戒子孙,择羣从掌其事,建书堂教诲之。 僖宗 时尝詔旌其门, 南唐 又为立义门,免其徭役。”...

重光的意思:◎ 重光 chóngguāng(1) [see the light once more]: 光复,再次见到光明(2) [exposure again]:摄影时重复曝光...

下濑船的意思:行于浅水急流中的平底快船。《汉书·武帝纪》“ 甲 为下瀨将军” 唐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瀨,湍也。 吴 、 越 谓之瀨,中国谓之磧。《伍子胥书》有下瀨船。” 宋 苏轼 《次韵刘景文周次元寒食同游西湖》:“絮飞春减不成年,老境同乘下瀨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