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丹阳刺史挽词三首(其三)赏析

丹阳刺史挽词三首(其三)

唐 · 骆宾王
短歌三献曲,长夜九泉台。
此室玄扃掩,何年白日开。
荒郊疏古木,寒隧积陈荄。
独此伤心地,松声薄暮来。

注释

短歌:短小的歌曲,可能指哀歌或挽歌。
献:敬献或表达感情。
九泉台:古代对阴间的称呼,类似黄泉。
玄扃:深闭的门,形容幽暗或隐秘。
白日:白天,象征希望和光明。
荒郊:荒芜的野外。
疏古木:稀疏的老树。
寒隧:寒冷的隧道,可能指墓穴或地下通道。
陈荄:陈旧的草根,象征衰败或历史痕迹。
伤心地:令人悲伤的地方。
松声:松树的声音,常用来象征哀思或寂寞。
薄暮:傍晚,黄昏。

翻译

短歌三次献上,长夜沉入九泉之下。
这房间深闭着神秘之门,何时才能迎来白昼的光亮?
荒芜的郊野只有稀疏的老树,阴冷的隧道堆积着陈旧的草根。
这是伤心之地,傍晚时分松涛声更显得凄凉。

鉴赏

诗人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凄凉的夜景。"短歌三献曲,长夜九泉台",开篇便设定了一个哀伤和神秘的氛围,仿佛在一个无尽的黑夜里,诗人面对着遥远的陵墓,心中充满了悲凉与敬畏。"此室玄扃掩,何年白日开",这几字表达了一种时间的静止和封闭,以及对于光明未来的一种渴望。

接下来的"荒郊疏古木,寒隧积陈荄"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氛围,古木参差,野径荒凉,岁月在这里沉淀成了厚重的尘埃。最后一句"独此伤心地,松声薄暮来",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直接流露。在这片伤感之地,只有晚风中的松声似乎能够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共同诉说着暮色的忧郁。

骆宾王在这里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使人不禁在阅读中沉浸于这片刻意营造出的悲凉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