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怀五十三首(其十五)
明 · 周是修
涉江采芙渠,秋水湛虚碧。
停桡向中渚,浩歌感畴昔。
世人恣险巧,奔走竟朝夕。
攘穰豺与狼,小大相啖食。
愿言扩风清,一睹羲农日。
皇王直垂拱,四海仰至德。
孰知太古初,混沌无一物。
停桡向中渚,浩歌感畴昔。
世人恣险巧,奔走竟朝夕。
攘穰豺与狼,小大相啖食。
愿言扩风清,一睹羲农日。
皇王直垂拱,四海仰至德。
孰知太古初,混沌无一物。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周是修的《述怀五十三首(其十五)》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沉的画面。首句“涉江采芙蕖”以采莲为引,展现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暗示诗人对淳朴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秋水湛虚碧”描绘了秋水清澈见底的景象,寓含着诗人对世事清澈透明的期待。
“停桡向中渚,浩歌感畴昔”表达了诗人停下船桨,沉浸在回忆中的情感,感叹过去的时光。他观察到社会现实,“世人恣险巧,奔走竟朝夕”,揭示了人们在复杂世事中忙碌奔波的状态,充满了权谋与竞争。
“攘攘豺与狼,小大相啖食”运用比喻,将人世比作弱肉强食的丛林,揭示了社会的残酷和不公。诗人渴望“愿言扩风清,一睹羲农日”,即回归淳朴、和谐的社会秩序,如同远古时代的羲农时代那样。
最后两句“皇王直垂拱,四海仰至德”寄希望于君主能施行仁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而“孰知太古初,混沌无一物”则以太古之初的混沌状态,隐喻一个没有纷争、万物和谐的理想境界。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采莲场景,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忧虑,体现了明代士人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