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中读书(其十一)
清 · 朱彝尊
诗篇虽小技,其源本经史。
必也万卷储,始足供驱使。
别材非关学,严叟不晓事。
顾令空疏人,著录多弟子。
开口效杨陆,唐音总不齿。
吾观赵宋来,诸家匪一体。
东都导其源,南渡逸其轨。
纷纷流派别,往往近粗鄙。
群公皆贤豪,岂尽昧厥旨。
良由陈言众,蹈袭乃深耻。
云何今也愚,惟践形迹似。
譬诸艻蔗甘,舍浆啖渣滓。
斯言勿用笑,庶无乖义始。
必也万卷储,始足供驱使。
别材非关学,严叟不晓事。
顾令空疏人,著录多弟子。
开口效杨陆,唐音总不齿。
吾观赵宋来,诸家匪一体。
东都导其源,南渡逸其轨。
纷纷流派别,往往近粗鄙。
群公皆贤豪,岂尽昧厥旨。
良由陈言众,蹈袭乃深耻。
云何今也愚,惟践形迹似。
譬诸艻蔗甘,舍浆啖渣滓。
斯言勿用笑,庶无乖义始。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朱彝尊的《斋中读书(其十一)》,他以书斋读书为题材,探讨了诗歌创作的源泉与风格。诗中提到,虽然诗歌看似小技,但其根基深植于经史之中,只有广泛阅读积累,才能灵活运用。批评了那些缺乏真才实学的人模仿杨、陆等人的风格,而失去了唐音的高雅。他还指出宋代以来,诗风各异,有的偏离正道,趋于粗俗。他认为,真正的诗人并非不明诗理,而是因为陈词滥调太多,他们深感抄袭之耻。诗人感叹当今有些人只追求形式,如同舍弃甘甜的蔗汁,只吃渣滓,这是对诗歌本质的违背。他希望读者能理解这一点,避免偏离诗歌的真正意义。整首诗寓含了对诗歌创作的深刻见解和对传统价值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