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乐大夫挽词五首(其二)赏析

乐大夫挽词五首(其二)

唐 · 骆宾王
蒿里谁家地,松门何代丘。
百年三万日,一别几千秋。
返照寒无影,穷泉冻不流。
居然同物化,何处欲藏舟。

注释

蒿里:荒野。
谁家:哪户。
地:土地。
松门:松木门。
何代:哪个时代。
丘:山丘。
百年:一生。
三万日:三万多个日子。
一别:一旦分别。
返照:落日余晖。
寒无影:寒冷而没有影子。
穷泉:深泉。
冻不流:冻结了不再流动。
居然:竟然。
同物化:与万物同化。
何处:哪里。
欲藏舟:想要藏船。

翻译

这片荒野是哪户人家的土地,松木门前又是哪个时代的山丘。
一生总共三万多个日子,一旦分别就如隔了几千个秋天。
落日的余晖寒冷而没有影子,深泉冻结了不再流动。
生命终归与万物同化,如今又该把船藏在何处。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骆宾王的作品,名为《乐大夫挽词五首(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股浓郁的怀旧情绪和对过去时光的深刻反思。

“蒿里谁家地,松门何代丘。” 这两句设问式开篇,通过询问荒废的土地属于哪个家庭、古老的松树后面的土冈是哪一代留下的,诗人表达了对过去历史的追溯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百年三万日,一别几千秋。” 这两句则从宏观角度叙述时间的流逝,用百年三万日来形容时间的漫长,强调了一次离别之后便是数千年的隔绝,这种跨越时空的表达方式增添了诗歌的深邃感。

“返照寒无影,穷泉冻不流。” 这两句描绘出一个冬日荒凉景象:夕阳的余晖无法在冷清的环境中投射出任何温暖的影子,而贫瘠的泉水因严寒而停止了流淌。这两种自然现象的描述,通过对比和映照,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孤寂。

“居然同物化,何处欲藏舟。”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一种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心态。诗人在面对荒凉环境时,似乎已经接受了自己的命运,与周遭的事物融为一体,这种超脱感使他不再寻找可以隐藏自己心灵的避风港。

整首诗通过对过去的追忆和现实环境的描绘,表现出诗人深沉的历史感、时间感以及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