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遇风
宋 · 董嗣杲
风急难开船,高浪泼银屋。
下水辄畏之,病篙舌愈缩。
商人货物重,久谙风信熟。
我舟轻抵叶,帆破无完幅。
归心劈箭忙,傍晚犹颠狂。
忽将絮帽披,沙头寻酒坊。
欲滞两三宵,船上无赢粮。
转晴赖晓霜,中夜祈彼苍。
下水辄畏之,病篙舌愈缩。
商人货物重,久谙风信熟。
我舟轻抵叶,帆破无完幅。
归心劈箭忙,傍晚犹颠狂。
忽将絮帽披,沙头寻酒坊。
欲滞两三宵,船上无赢粮。
转晴赖晓霜,中夜祈彼苍。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董嗣杲的《江行遇风》描绘了诗人乘船在江上遭遇大风的情景。首句“风急难开船”形象地写出风力之大,船只难以行驶。接着,“高浪泼银屋”以夸张的手法描绘浪花翻滚,仿佛能打翻白色的房屋,展现了风浪的猛烈。
诗人对于风浪的恐惧和无奈通过“下水辄畏之,病篙舌愈缩”表现出来,暗示出他对航海的不熟悉和对安全的忧虑。然而,商贾经验丰富,深知风向和潮汐,“商人货物重,久谙风信熟”,显示出他们的沉着与冷静。
诗人自己的小舟则显得更加脆弱,“我舟轻抵叶,帆破无完幅”,暗示船只装备简陋,经不起大风的冲击。他急于回家的心情如同“归心劈箭忙”,即使傍晚时分仍感到颠簸不已。
在困境中,诗人展现出人性的一面,“忽将絮帽披,沙头寻酒坊”,在风雨中寻找暂时的慰藉,希望能停留两三天,补充船上缺乏的食物。“船上无赢粮”再次强调了他的困境。最后,诗人期盼天气转晴,深夜里还在向天祈祷:“转晴赖晓霜,中夜祈彼苍。”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力量的渺小与无奈,以及在逆境中的求生欲望和对命运的祈愿。